■肉制品质量安全状况有较大改善
此次重点对肉制品生产企业比较集中的石家庄藁城市和保定博野县进行了抽查,共抽查47家企业生产的47组样品。依据GB2726《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标签标识、无机砷、铅、镉、总汞、亚硝酸盐、山梨酸、菌落总数等项目进行了检验,合格44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3.6%,实物质量合格47组,抽样合格率为100%。从抽查的结果看,本次抽查的总体合格水平较高,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以来,肉制品的质量安全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标签标注不规范,主要是未标注产品名称和使用产品标准不正确。
■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标签、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
此次对48组含乳饮料样品进行了抽查,依据GB11673《含乳饮料卫生标准》等标准进行了检验,合格34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0.1%,实物质量合格38组,抽样合格率为79.2%。另外,对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区域企业生产加工的植物蛋白饮料进行了监督抽查,依据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16322《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等标准,抽取49组样品,合格35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1.4%,实物质量合格48组,抽样合格率为98.0%。
抽查显示含乳饮料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标签标注不规范,有的样品不标注产品的真实属性,仅标注“饮料”等;二是有些样品蛋白质含量不达标,本次抽查有8组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不合格,占不合格总数的57.1%;三是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部分样品食品添加剂只标注蛋白糖,不标注内含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等。另外,植物蛋白饮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使用了食品添加剂而标签未标注和违规使用添加剂。有部分样品没有明确注明添加的具体为何种甜味剂,而是以甜味剂、复合甜味剂之类的模糊标示,误导消费者。
■啤酒整体质量较好 个别存在捆扎问题
此次对20家啤酒生产企业的61组样品进行了抽查,依据GB4927《啤酒》等标准进行了检验,合格58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5.1%,不合格项目为双乙酰和包装。抽查结果表明,我省绝大多数啤酒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指标符合国家的规定,整体质量状况较好。
据了解,双乙酰是衡量啤酒风味成熟与否的决定性指标,其指标优劣影响啤酒的口味和品质,双乙酰含量超标主要由于麦汁组成及发酵温度控制不好造成的。另外,包装也是啤酒产品的一项重要的安全性指标,本次抽查发现,石家庄一家公司生产的产品仍然采用捆扎方式,严重违反标准要求。瓶装啤酒捆扎极易造成爆炸危害人身安全,是标准禁止的包装形式。
■液态奶食物质量全部合格 存在标签不规范问题
此次共抽取20家企业生产的27组样品,依据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5408.1《巴氏杀菌乳》、GB5408.2《灭菌乳》和GB2746《酸牛乳》等标准进行了检验,合格23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5.2%,实物质量合格27组,抽样合格率为10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标注发酵菌种名称,在不合格样品中,有三组样品在标签中未标注发酵菌种名称及拉丁文名称。
■小麦粉12% 过氧化苯甲酰超标
此次对50家企业的50组样品进行了监督抽查,依据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二氧化钛实验室方法》等标准进行了检验,合格44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8.0%。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合格的6组样品均为过氧化苯甲酰不合格。过氧化苯甲酰是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允许在小麦粉中添加的物质,但过量添加,会破坏面粉的营养,对人体产生危害。造成过氧化苯甲酰不合格的原因,一是由于过分追求面粉的“白、精、细”,色泽较白的面粉有市场需求,导致生产企业过量添加;二是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添加增白剂的设备老化或设备不匹配,造成过氧化苯甲酰添加不均,导致超标;三是一些企业为迎合消费者购买不加添加剂面粉的心理,明示不添加,但实际添加,欺骗消费者。
据了解,此次风险监测监督抽查的样品均为我省企业生产,绝大部分从生产企业抽取。针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省质监部门要求对存在质量安全危险的食品,基层质监部门要立即深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对销售出去的安全、卫生指标不合格的食品,责令生产企业立即收回,并监督企业销毁或做妥善处理。另外,根据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域监管责任制的规定,追查食品质量监管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