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高速成长,标准少、水平低、标龄长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体育用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标准少、水平低、标龄长等问题制约着我国体育用品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中国造”体育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尽快规范、完善我国体育用品的标准化体系,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已经成为体育产业迫在眉睫的大事。5月17日,在第2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用品标准化组织--全国体育用品标准技术化委员会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的体育用品产业标准化步伐正在加速,我国的体育用品业将快步走进“国标”时代。
据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介绍,近20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迅速,体育用品企业达300 多万家,“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已占到65%以上的份额,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但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著名品牌相比,差距较大。
另外,由于体育用品制造业涉及轻工、纺织、化工、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标准化工作很难有效地统一规划和协调,体育用品标准长期存在标准少、水平低、标龄长等问题,加上采标率低、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直接制约了我国体育用品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马继龙说,我国已发布的体育用品类标准有51项,其中通用要求5 项、运动鞋4项、运动服1项、运动器材产品36项、试验方法5项。目前我国开展的99项运动中,涉及运动服20种、运动鞋16种、运动器材240种,现有标准远不能满足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且这些标准大部分是2000年前制定的,2000年后制定的标准仅有16项。目前,许多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运动服、运动鞋的时候,只能按照休闲服、旅游鞋的国标来执行。
据了解,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后,将承担起跨行业领域体育用品的基础、通用标准的制定、修订,体育用品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制定体育用品行业标准体系,提出体育用品行业制定、修订国家标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据世界体育用品组织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体育用品年销售额将达1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体育用品市场。我国体育用品业正处于一个高速成长阶段,但是,大量新生品牌的涌现,无法掩饰这一行业整体质量的相对不高。特别是运动功能性产品的研发能力,更是各品牌共同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