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云南省昆明市农业局就《昆明市蔬菜基地建设参考标准(征求意见稿)》举行听证会,对蔬菜基地布局选址、灌溉与排水工程、配套支撑等听取意见和建议。针对每个蔬菜基地建立一个快速监测点,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及时对上市蔬菜进行监控,将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控制在市场交易之外的做法,听证代表一致赞同。
2015年建成40万亩蔬菜基地
“十二五”在滇池流域以外区域布局蔬菜基地建设40万亩,到2015年后,全市蔬菜基地保有量最低不能低于40万亩。其中宜良11万亩、嵩明8.5万亩、寻甸4.6万亩、安宁3.5万亩、石林3万亩、禄劝3万亩、晋宁2万亩、阳宗海1.5万亩、东川1万亩、倘甸1万亩、富民0.9万亩。
为确保昆明市蔬菜基地的顺利建设,昆明将出台相关的蔬菜基地建设参考标准。昆明市农业局蔬菜花卉处处长朱明雨介绍,40万亩蔬菜基地的建设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参考标准》主要是对蔬菜基地建设的选址布局、规划设计、沟渠路等相关配套设施的长宽、材质及工程概算、验收标准等给出参考,确保蔬菜基地建设质量,使之造福于民。”
会上,听证代表吴俊东提出,东川、倘甸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建议增加东川、倘甸蔬菜基地的建设面积。
快速监测点确保质量安全
《参考标准》提出了蔬菜基地建设的具体目标,即田间渠系需完整,保证“渠(沟)、路、桥、涵、闸、池”等设施配套,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5%,墒面平整,土壤结构好,耕作层厚度大于20厘米,大体厚度50—6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推广良种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秸秆还田力度,产量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参考标准》指出,蔬菜基地建设的布局选址应符合县、区综合用地总体规划要求,在城镇建设规划区域以外。根据新建基地和可追溯体系的建设要求,新基地可建设育苗中心、快速监测点、技术服务体系等配套支撑。每个基地建立一个快速监测点,在生产过程监控管理的基础上,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及时对上市蔬菜进行监控,将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控制在市场交易之外,确保基地蔬菜质量安全。
根据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特点要求,每个村委会、每个生产基地设置一个专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地信息发布的专职人员、提高基地种植水平,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推行质量追溯体系。2位听证代表认为,应增建配套的蔬菜销售集散地及冷库,以确保农户顺利销售、储存新鲜蔬菜。
基地建成后5-10年不能动迁
听证代表、云南弘乙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家屹建议,一块蔬菜基地建设以后,不能反复建设、反复折腾。“蔬菜基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主张永久性地保护或长期性地保护,至少规定5年或10年不能动,这需要补充一个刚性的标准来约束。”
刘家屹提出,把《参考标准》完善后,最好能上升为昆明市委、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并在规范性文件里增加征用蔬菜基地要照价赔偿。“以后蔬菜基地要动迁和推倒重建,都应该征求农业局和有关部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