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7点钟左右,家住江西吉安西苑小区的刘大妈都会到马路对面的青石街菜市场去买菜。作为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菜市场,这里不仅菜种丰富,价格也比较合理,这让刘大妈很满意,“美中不足的是,菜场环境差、布局乱、通道窄、露天交易碰到下雨天就很不方便。好在,这一现状马上就能得到改善了。”2013年6月份吉安市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启动了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工作,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区菜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作为试点,中心城区5家菜市场被纳入2013年重点建设改造计划当中,其中青石街市场列入新建,城北市场、水沟前市场、青原区贸易广场市场列入改造,螺湖花园市场列为提升。
三年实现标准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吉安市已建成室内(含交易大棚)菜市场43个,除吉州区12个外,其他县、市、区平均2-3个,营业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摊位总数近万个,年交易额达26亿元;投资主体结构为公有性质23个,股份性质5个,民营性质15个。
这些菜市场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配套设施不齐全、布局不合理、分区不规范、占道经营严重等“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以青石街菜市场为例,它位于市区较中心的位置,满足着很大一部分市民的饮食需求,尽管规模大,但是由于形成时间早,市场内设施简陋,没有专门的水泥摊板,缺乏排水设施,通道狭窄,还是露天的,一到下雨天就没多少卖菜,致使周边居民一到下雨天就陷入“没菜可吃”或者是“吃贵菜”的恐慌。为此,政府已经在原财政干校院内规划新建了新市场,占地6.32亩。预计春节前可投入运营,将彻底解决长期以来的占道经营问题。
客流量同样很多的城北市场场内空间狭小、地面潮湿、光线昏暗,消防、供电排水通风等设施老化或不全,落后的管理已经使这个市场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升级改造。目前这一市场也即将动工。
城区菜市场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关系到市民“菜篮子”、农民“钱袋子”,提升全市城区菜市场规划建设及管理水平,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居民关注的焦点。从2013年开始,吉安市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区菜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建设改造重点为城区现有菜市场改造升级和新建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具体时间安排是,2013年重点完成市中心城区5家菜市场建设改造试点并积累经验;2014年完成15家县(市、区)城区菜市场建设改造;2015年完成30家县(市、区)城区菜市场建设改造。建设改造后的菜市场基本实现标准化,达到四个目标:硬件设施规范、齐全、设置统一,档口经营整洁、有序、科学分类,环境卫生干净、亮堂、全天保洁,公共服务公开、便民、保障有力。
统一标准改造
为了使全市城区标准化菜市场改造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013年6月份,吉安市商务主管部门和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吉安市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规定,在硬件设施方面,建设改造后的菜市场必须是室内菜市场,其中新建菜市场面积不小于600平方米;人流、物流通道宽敞,主通道宽度不小于2米;地面铺设防水、防滑、易清洗材料,保持地面整洁干净;室内商品分类科学,摊位整齐规范;摊位相对集中,生熟食分离,熟食区有更衣与洗手消毒装置和温度控制设施,符合卫生防疫要求;家禽摊位相对独立并设有流水冲刷装置。市场内采光、通风良好,市场供水供电系统完备,给排水通畅,不积水、无异味,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厕。在主通道、出入口等地方安装摄像头监控,配备消防器材,符合消防规范,并有专人管理。软件管理方面,市场设置专门的管理办公室,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管理人员,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宣传栏、服务台、投诉台、公平秤、检测间等服务设施齐全。实行食品安全检测和可追溯。每天抽检部分农产品,当天公示结果,在摊位醒目位置公示所销售农产品的产地或来源地。卫生保洁上,市场每1000平方米经营面积至少配置2名专职保洁员,定期对通道、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洁维护。各摊位的卫生保洁由经营户负责。
布局更加合理
在城区菜市场布局方面,方案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方案,中心城区按照生活半径1.5公里左右、步行15分钟左右设置1个标准化菜市场,这意味着到2020年市中心城区共设立菜市场约50个左右。县级城区按照生活半径2公里左右,步行20分钟左右设置1个标准化菜市场。依据常住人口每万人建1个600平方米以上菜市场的配置标准,各地统筹考虑老城区补点建设和新城区规划建设新菜市场。鼓励新建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实行连锁经营。另外,将标准化菜市场设置布局与中小规模的生鲜超市、社区菜店、流动售菜车结合起来,根据城市规划实际,为标准化菜市场设置做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