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讲话,既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标准化工作者的鼓舞和鞭策,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尤其是对河南的农业发展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全省各级质量技监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只有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才能加快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才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营水平,才能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由此可见,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用标准化来规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最终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标准化工作均要先行一步,使之规范化和具体化。只有实施标准化战略,才能更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这项工作,产业化、现代化是实现不了的。做好这项工作,对河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深刻变化,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决定未来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有形资本,而取决于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取决于将技术转化为标准从而取得经济收益的能力。现在国际上有个说法叫“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得标准者得天下。因此,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工作机制,这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看到,高新技术是综合国力中的核心竞争力,标准化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支撑和基础。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标准化是作为推动高新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确定技术体制、促进技术融合、稳定技术成果、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防止技术壁垒等方面正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只有把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做好了,才会进一步加速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成果的快速转化。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行企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把自主知识产权转化成为国际标准,以及有多少专利支撑这个标准。要在新领域有新的创新,就应该使其形成行业的、国家的、国际的标准。比如,华英集团从执行标准入手,通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采用国际标准,在养殖、加工、包装等环节制定了319项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实行统一仔鸭、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销售,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目前产品已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占领了韩国71%和日本6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鸭王”。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中央不断强调转化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并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这既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性任务和目标,又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项紧迫工作。
如何响应中央的号召,做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的标准化工作,已成为摆在我们标准化工作者面前的严峻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提高产品技术标准,提高产业准入标准,以及提高环保和生态保护的强制性标准。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振兴装备制造业、用高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等都需要以标准化为主要的技术支撑;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等方面的任务和目标要求都有赖于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来实现。可以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标准化工作的战略性方向。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强化河南农业产业化支柱地位,实现中原崛起的内在要求
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要求,为了促进全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南省质量技监局党组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全系统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开创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围绕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加快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步伐,建立和完善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努力使生产经营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体系。继续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等市场化经营模式,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区等规模化程度较高的项目紧密结合,并进一步延伸到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等农产品流通领域。积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树立标准化意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管理,用标准化手段从源头抓质量,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到2010年,全省80%的县(市)建立起农业标准化示范体系,优质强筋小麦、玉米、棉花、烟叶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80%以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政策导向作用,质量技监部门的统一管理、综合协调职能和农、林、牧等有关部门的主力军作用,调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以龙头企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依托,努力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示范乡”。
培育精品农业。把农业标准化与开发、培育、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品牌农产品相结合,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全面质量控制,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标准化农产品”、“河南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品牌,以质取胜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加快农产品采标步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出口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出口国标准,积极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国家标准,扩大农产品出口。重点推动农产品安全卫生限量指标、检验方法及动植物防疫措施等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到2015年,全省大宗农产品安全指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全面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国家保护民族精品和知识产权、扶优扶强的有效举措。要充分发挥河南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拓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领域。已获得保护的产品要积极组织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制定河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大地方标准制定力度,围绕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以产销量在全国占前列的小麦粉、鲜冻畜肉、速冻食品、方便面、药材、毛尖茶叶、水稻、啤酒等12种食品为重点,建立包括食品检测方法标准、产品标准、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HACCP应用指南等在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建立农业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工作信息库,建立形成技术标准数据库、技术法规数据库、WTO/TBT-SPS通报数据库以及WTO/TBT预警服务出口企业数据库,强化应对的基础工作。对产品主要出口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市场准入等情况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加强通报评议研究与宣传,有重点地开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调查研究,为企业主动应对国际市场变化以及构建我省贸易保护措施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理清思路,重点突破,部门协作,合力推进。河南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差异很大,要把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际,抓住重点,突出亮点,找准切入点,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周口、信阳、南阳、驻马店等传统农区要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漯河及沿京广铁路食品工业带要重点建立食品标准体系,加强食品企业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和领域。我们要组织协调各部门,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省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质量技监部门作为政府的标准化主管部门,更要切实做好标准化战略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牵好头、服好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带头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河南农业标准化战略推进的行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为河南省质量技监局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