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 蜗居变身大场站
10年前,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货检科“蜗居”在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里,每天仅有几十批入境货物等待查验,整个过程均在露天进行。
随着浦东机场进出口货邮吞吐量不断增长,施检业务量迅猛增加,虽然查验场地和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却也难以掩盖固有查验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空港货物与海港和陆路货物相比,具有时效强、市场需求急、货值高等特点,对通关速度和物流效率有极高要求。然而在既往的派出查验模式中,施检工作分散在6平方公里内的200余家海关监管仓库进行,检疫人员奔波往返,检疫效率大打折扣,并且货物未经检疫就进入监管仓库存在检疫风险。另一方面,各仓储企业基础条件有限,而且货物从机场到查验地点的过程由企业自己负责,不仅运输公司资质良莠不齐、容易漫天要价,中间环节更是无人监管。
一股破旧革新之风在“蜗居”里悄然兴起。2003年起,机场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人就开始探索“将有限的检验检疫资源集中于一处”,并且能够适应和满足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的查验工作新模式。于是,查验流程重构的重大课题正式启动。
通过缜密调研、实地勘察,并且与海关等部门反复磋商沟通后,机场检验检疫局创新性地提出了“出保放行后查验”的工作模式:建立检验检疫集中查验场站,货主先通过网络平台向机场检验检疫局发出查验申请,查验场站根据待检货物实际情况,指派专门运输车辆将待检货物由各仓储企业驳运至集中查验场地,完成验放后,由货主前往查验场地提货。
集中查验场站由运营企业按照检验检疫部门要求建设,同时提供专业化运营服务,包括配备充足运力、专业装卸设备等,确保查验场地物流通畅。集中查验改变了场库点多分散、规模小、设施落后、各行其是的状况,规范了检验检疫查验工作,解决了以前分散查验自由裁量权过大、随意性强的问题,并且实现了有效监管,确立了检验检疫独立执法的地位,极大地提升了检验检疫把关服务水平和便捷通关能力。
经过10年努力、3次搬迁,机场检验检疫局与上海大众交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机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设立3座配套科技化管理系统、具备专业化施检方式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查验场站,总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实现了从蜗居到大型专业施检平台的华丽转身,集中查验模式日趋成熟。
攻坚克难 在严格把关中提速增效
新的查验平台建立后,货物、仓库、车辆、指令等海量信息涌入集中查验场站。如何准确高效地处理这些信息,使得人尽其责、物畅其流、忙而不乱,确保新的施检模式科学有效?如何利用一流的硬件设施营造一流的通关环境,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既往的施检模式面临重大调整,一个个难题等待攻克。
机场检验检疫局领导高度重视,处领导亲自带队,从仓库提货、物流短驳到客户需求,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工作,每个环节都一一梳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个难点都认真攻克。充分调动每一名检验检疫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广泛参与,畅所欲言。
信息化、专业组、分时预约、视频监控等等一系列金点子应运而生。货检是我家,共建靠大家,一时间,职工合理化建议、科室内集思广益,奋发进取、认真钻研在机场检验检疫局内蔚然成风。
机场检验检疫局大力推动与集中查验模式相配套的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借鉴信息技术最新成果,自主研发了“空运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查验监管系统”,通过运用“一卡通”理念,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即施检流程全覆盖和业务管理全覆盖。施检流程全覆盖,指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派单、预约、审核、查验、放行等全部环节的电子化、信息化。每批货物对应一张IC卡,凭卡办理短驳入库、查验放行、结算提货等所有环节,实现一卡完成检验检疫全流程。业务管理全覆盖,指系统把检验检疫机构、查验场站、报检单位及仓储企业各个环节都有机地联系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中,统筹“单证流、信息流、货物流”,实现闭环操作。使得系统内外,上下游用户有机结合,对内提升工作质量,减负增效;对外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提升客户满意度。
对空港货物而言,速度就是效益。机场检验检疫局从软硬件着手,不断优化模式措施,力争实现施检过程的快速、专业、透明。
快速施检。试点推行分时查验,代理公司提前预约,在指定时间段内把货物送到查验场站,大大节约了候检时间;配备各类检验检疫专用短驳车辆35辆,铲车25台,通过车辆调度中心,统筹安排短驳货车,每辆货车都可以通过GPS进行定位;查验场站根据货物的不同种类划分区域,货物落地后及时录入区域信息,便于快速施检。
专业施检。针对空港货物种类繁杂、专业性强的特点,设立了植物检疫处理室、标签整改室、食品采样室、样品管理室等功能区域,配备了检验检疫专业设施设备。并且根据不同货物成立对应的专业小组,逐步培养出来一批查验业务能手。目前共设9个专业小组,其中食品、服装、植检、特殊物品、危险化学品等查验人员在上海口岸小有名气,服装和食品专业组还承担着上海口岸年终业务统计分析重任。
透明施检。指导查验场站一个报检号生成一张统一发票,发票号与报检号绑定,增加了收费透明度,并随时提供查询;查验场站实现视频实时监控,严格控制查验现场人员,规范内部工作秩序,实现了政务公开,互相监督,受到了货主的广泛欢迎。
集中查验模式以查验场站为平台,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以专业技术为保障,三位一体,在严格把关中提速增效。10年中,货检处年人均施检业务量从2002年的3750批次增至2012年的1.1万批次;截获不合格货物量从2002年的374批次增至2012年的6715批次,施检效率提高3倍,不合格截获量增长20倍。入境货物施检时间平均由原先的2.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通关速度大幅缩短,适应了当前外贸发展对提升物流速度的需要。由于缩短了物流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了地方经济和贸易的发展。2012年9月,机场检验检疫局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种苗指定口岸”考核,并积极争取成为样板口岸。全年共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17批次,在上海口岸木包装检疫工作中处于遥遥领先水平,有效阻挡了有害生物的入侵。
深入优化 新起点寻求新跨越
经过逾10年的探索和实践,上海空港货物检验检疫集中查验模式成效显著,对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广大进出口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实施集中查验后,他们每月的物流成本从每票三四百元甚至四五百元降到只要一百元左右,仅此项就使得每月的物流成本节约上万元。机场检验检疫局还不断优化服务措施,高效推动服务升级,积极为企业创造便利条件,助推地方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诚信企业积极探索更好的服务措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电气企业之一,西门子落户在上海的物流中心负责整个国内市场的配送,产品主要以空运的形式大量进口,2011年报检量月均达7000余批次。经过充分调研,2011年11月机场检验检疫局针对西门子公司制定了个性化的“一企一策”,采用签订合作备忘录的方式,在保证严密监管的前提之下,大大加快了整个检验流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机场检验检疫局在“一企一策”基础上,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四专”的概念(即专人负责、专线联系、专车驳货、专库管理),覆盖了预约查验、货物驳运及存放、现场查验等环节,理顺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合理调配了资源。在严密监管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规范化、优质化的服务,为企业增加了竞争力。对冰鲜水产品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机场检验检疫局与机场实业有限公司合作,专为鲜活货物建立了集中查验场所,铲车、监管冷库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此类产品设立“鲜活货绿色通道”,将全年无休不间断快速验放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为冰鲜水产品赢得宝贵时间。现在,太平洋西海岸的象拔蚌,从捕捞至餐桌仅需36小时。对留样实施企业暂存样品管理制度,以特制专用封样袋加封样品,由企业自行管理,确保样品管理个性化、规范化;对超高超大、需要低温、控制平衡等对短驳车辆有特殊要求的货主,可以申请批准后,使用自备的特殊车辆运输货物;为报检员准备了整洁的休息室,在这里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包裹寄存柜,而且内设LED显示屏,及时播报货物短驳和施检状态。
从送检到放行的每个环节,检验检疫人多想一处、多做一步,处处都彰显着人性化的关怀,赢得了客户的赞誉,机场检验检疫局货检处每年接受的锦旗、表扬信等多达数十次。
2013年9月,改革的春风再一次吹向这片东方沃土。酝酿已久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再一次站在了转型发展的前沿。机场检验检疫局围绕国家质检总局“注重研究大局、主动推进改革、扎实做好工作”的要求,“不要政策优惠,要制度创新”,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目前空运货物检疫模式的基础上,再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空运入境货物“申报前检疫”的工作新模式,积极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检验检疫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力度,促进贸易便利化。
新形成的“先检疫,再申报,比对后直接放行”创新机制,与传统模式相比,在提高空运入境货物通关效率,提升空运入境货物检疫效能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经过自2013年6月1日至8月31日3个月的现场测试,取得了良好成效,可实现入境全覆盖,消除检疫盲点;通关时间大幅缩短,空运物流成本明显降低;不合格发现率大幅提升,有效保障国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