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实准确地发现产品质量问题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浙江普陀质监局大力开展鼓励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工作,全面提升解决产品质量问题能力。
(一)转观念,提认识。一是转变质量监督工作理念,树立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意识,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重点转移到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上;二是构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的新载体,积极主动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建立健全产品质量问题的负面清单,在辖区内营造重视发现、主动发现、勇于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的环境和氛围。
(二)讲方法,提水平。一是日常监督,充分利用监督抽查、飞行检查、执法检查、区域监管、生产许可等现有监管措施发现产品薄弱点和异常波动信息;二是日常检验,运用日常检验、比对检验、委托检验、型式检验、技术审查等多种科学手段和技术方法发现产品质量问题;三是社会舆情,有效收集产品质量相关舆情热点信息,梳理出隐藏的风险、隐患等问题,增强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机制,促成效。一是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对发现的各类质量风险信息和质量问题,及时向上级通报,强化系统上下联动,形成信息共享、对质量问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强与媒体合作,对发现的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和产品予以公布曝光,发动全社会共同来监督产品质量,同时利用舆论导向作用,宣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典型,营造全民关心质量与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探索发现、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新方式、新方法,努力破解在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解决产品质量问题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