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任世茂
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动和扶持精品名牌发展,提高湖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是经济战线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最集中、最本质的反映。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我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动和扶持精品名牌工作的近期目标是:国家级精品名牌的数量占全国的份额达到并力争超过我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力争到“十一五”末,我省的中国名牌达到40个左右、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件以上、国家免检产品达到60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10个左右、自主出口品牌企业达到60家左右。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必须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和谐统一;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就是要显著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消费供给水平,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已有172种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发展中也存在片面追求数量增长问题。一方面,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资源消耗居高不下,单位GDP的能耗、水耗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这种不讲质量和效益、不顾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方式,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因此,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强质量工作,是经济战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最集中、最本质的一项重大措施,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提高湖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国际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预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的载体是品牌,谁拥有了优势品牌,谁就拥有了市场。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拥有著名品牌的企业在特定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足3%,但其拥有的市场份额却占到40%以上,销售额超过50%以上。处在领导地位的品牌,其平均利润率是位居第二品牌的4倍至6倍,超过六成购买力流向名优品牌。省委、省政府对此历来十分重视,多次对实施品牌战略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继2002年实现中国名牌零的突破之后,我省近几年国家级品牌数量增加较多,现已拥有中国名牌10个,还有30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但是,我省国家级品牌数量在全国的位次和份额,与湖北工业基础、经济总量和科教实力在全国的位次和份额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名牌产品在数量上仍然偏少,在规模上仍然偏小,在排名上仍然偏后,位居全国前列的大品牌更少;企业创新能力弱,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企业品牌经营意识不强,缺乏大市场、大营销观念,好产品难以长期保持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质量的优劣和性能的高低。只有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才能应对后过渡期国外产品大量涌入带来的挑战,才能抓住市场开放和贸易自由化提供的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实现湖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的战略选择。一个地区的发展和知名度,要靠众多的大企业和名牌产品做支撑,而区域品牌的确立又可以加速区域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质量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地方有没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向心力,关系到一个地方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快速崛起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无一不是靠众多名牌产品群支撑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从湖北实际出发,做出了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具体部署。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加速推进工业化,工业化的关键要靠质量、靠名牌。近年来,我省质量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产品质量总体状况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产品档次低,严重缺乏国际竞争力。部分产品质量差,可靠性水平不高。每季度的国家监督抽查显示,湖北产品不合格率都在15%左右。湖北是老工业基地、鱼米之乡,没有一批像海尔、双汇一样质量、规模上了水平的企业做龙头,没有一批像汽车、钢铁、石化、烟草一样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的优势产业做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实现中部崛起,必须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把提高质量作为振兴制造业主攻方向和招商引资的前提条件,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必须着眼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纵观近现代各国经济,大都经历了从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的发展过程。摆在我们目前的迫切任务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以质量效益为特征的集约型转变。这正是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目的和归宿。从我省实际看,当前在工作指导思想上,要注意处理好质量与速度、改革与调整、引进与创新、巩固与发展四大关系。
(一)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不动摇。新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湖北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必然进一步拉大与东部、中西部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差距。但是,如果不积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即使速度一时上去了,最终还是要掉下来,也就不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产品质量与科学技术的竞争。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争取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二)正确处理改革与调整的关系,坚持依托优势品牌整合有效资源。我省现阶段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推进工业化,就是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转换机制,解决好新型工业化的体制问题,增强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解决好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和产业。只有改革完善企业经营体制和机制,才能激发企业和职工抓质量、创品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不断为质量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只有强化质量管理,才能够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实力,巩固企业改革的成果。运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更是改善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壮大一批企业,营造优势产业集群,既是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又是质量工作战略重点。因此,要鼓励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组建大企业集团,构建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动资本、技术等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聚集,重点支持100家大型工业企业和企业集团做强做大,争创中国及世界级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及国家免检产品。
(三)正确处理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坚持以创新求发展。自主创牌与引进名牌,都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品牌问题上,我们也要说: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无论那里来的品牌,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我们都应当欢迎、支持。要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国外资金、技术、品牌限制逐步取消的有利时机,抓住国际产业资本正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产业也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着力引进一批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在湖北设立总部、大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技术转让和品牌合作。同时也必须看到,如果总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势必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受制于人的不利地位。我们必须在创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问题上有所作为,创立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提升湖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四)正确处理巩固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巩固促发展。同仁堂“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质量意识,使其历经300年风雨而不衰,从一家家族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西门子有150多年的历史,始终依靠一流的质量管理,虽历经多少次世界经济危机,仍然稳居世界著名品牌和世界百强宝座。我省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省在机械、汽车、轻工等行业曾经有一批很有希望的产品,如柴油机、客车、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床单等,但后来均一蹶不振,名落孙山。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都告诉我们,创名牌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保名牌更需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重创轻保,丢失了与时俱进精神,丢掉了质量、品种和技术创新,就势必在竞争中落后,甚至失败。质量意识必须成为企业的灵魂,质量建设必须一以贯之,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青春。
与此同时,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还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各级各类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骨干企业,要扑下身子抓质量,挺起腰杆创品牌,把质量兴企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全省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建立质量振兴组织领导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要把质量振兴工作项目化、责任化,每年研究确定一批质量振兴重点项目,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抓好抓实。要把质量振兴列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考核经济工作的一项硬指标,纳入地方政府领导年度及任期目标,严格考核奖惩,确保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