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上,记者来到了素有“中国渔都”美誉的舟山。台风刚过,第二天赴六横岛的计划不知能不能如愿。10月12日早晨7点10分,记者整装待发,目标是24.8公里外的六横岛。
晨曦照耀着海面,波光粼粼,熠熠生辉。大家对六横岛充满了期待。
坚守四年,不敢让家人看望
经过1个小时的颠簸,轮船停靠在六横岛码头。
“办事处用房原来是一所废弃的小学,叫作红星小学。”六横办事处检验一科科长傅锋勇见大家对他的名片产生了疑问赶忙解释。傅锋勇是参与六横办事处筹建人之一,他已经在六横岛坚守了4年多。
“这里条件太艰苦,留不住人,我算是这里的‘老人’了。”傅锋勇感慨道。
看完两个工作现场,准备回六横办事处办公地已快中午11点了。从码头驱车20分钟,记者来到一片杂草重生的旷野,中间孤零零立着一栋白墙黑瓦的四层小楼。一楼是检务,二楼是海关办公场所,可是从来没有人来办公过。三楼是检验科室,四楼是宿舍。“其实这里就我们13个人,一到晚上静得出奇,女同志都不敢住在这里。”傅锋勇说。
“不是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来形容六横岛一点都不夸张。遇到非常天气,通往陆地沈家门的船就会停开。“十天半月都不回家是常有的事。”丁言良是目前六横办学历最高的,说起六横办的办公条件他却一脸平静。
“4年多时间,我一直没让家人来过,怕他们看了会心疼。”说起家人,似有什么东西在傅锋勇眼里闪动。其实,驻守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如果说内心有最脆弱、最柔软的地方,那就是家人。
采访中,人们说到最高兴的地方莫过于年底有望启用的新大楼。“等大楼启用了,一定请家属来参观!”丁言良说。
面朝大海,守护孤岛码头
上了六横岛,我们再一次登上小渡轮,去另外一个小岛——凉潭岛。该岛陆域面积虽只有1.12平方公里,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进口铁矿石中转码头。
凉潭岛位于六横岛东北,由大凉潭和小凉潭组成。今年3月,凉潭岛码头正式投入使用,与之一起启动的还有六横办事处凉潭岛采制样中心,六横办事处13位小伙子在这里工作。
“我们实行三班倒工作机制,有时半夜会有轮船到,所以无法正常休息。大家基本上一个月才会回家一趟。”胡波军2009年来六横办,凉潭采制样中心投入使用后就被派到这里。
凉潭岛,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0.7公里,海岸线长7.44公里,岛上有居民178户650人。由于兴建码头,凉潭岛行政村被整体迁往异地安置,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纯码头作业孤岛。岛上没有淡水,大家每周都靠渡轮送水生活。这里的小卖部只能买到烟、方便面等简单生活用品,水果、洗护用品、生活用品等都要到坐渡轮到六横去采购。
“到晚上,这里只听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轮船的汽笛声。”胡波军说。伴随着13位小伙子度过漫漫长夜的是采制样中心楼上的一张乒乓球案。此外还有一条网线,让他们与岛屿之外的世界相联相通。
“大家都会定期给家里打电话,让家人放心。”胡波军说大家都已经习惯,这种每天面朝大海,与黑褐色铁矿砂为伍守岛生活。
乘风破浪,身体在软梯上飘荡
走过舟山群岛码头之后,大家感慨:来舟山之后才知道,生活中还有一种重要交通工具叫轮船,工作中还有一种检验方式叫登轮检验。
“有时候,轮船会停靠在锚地,就需要实施锚地检验,有些巨轮离水面有20多米高,需要通过软梯爬上甲板,实施检验检疫。遇到恶劣天气,危险系数非常高。”傅锋勇说。
“去年5月一个晚上,一艘刚刚修好的轮船在岱山岛附近抛锚,当晚风浪很大,为确保在24小时内完成检验出证,连夜进行锚地检验。在顺着缆绳通过软梯往甲板爬的过程中,身体随着风浪的节奏不时地被高高抛在半空中。好不容易快爬到甲板了,缆绳却突然断裂,我整个人就趴在了船沿上。”说起这段经历,检验员孟汉坤还心有余悸。
其实六横办的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也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在六横岛采访,一路收获着感动。正是有这些忠于职守、耐得住寂寞的检验检疫守岛人,才有了舟山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