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棉已经上市。为尽量减少因特大干旱气候给湖南棉花生产带来的影响,湖南省纤检局加强了对棉农及棉花生产加工企业的培训和帮扶,温暖了他们因自然灾害而受损的心情,更严格棉花公检和监督执法打假工作,让老百姓用上最温暖的棉制品。
由于湖南今年遭遇特大旱灾,棉花纤维长度较往年偏短。在接下来的棉花吐絮期,又受连续阴雨影响,使得棉花自然品质下降严重。加上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棉花新标准,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已在我国执行了40年的用“品级”表达棉花质量,改为用颜色级系列指标表达质量,更让因受气候影响、颜色不如北方棉区白亮的湖南棉花卖价处于劣势。
为做好新标准的实施工作,湖南省纤检局从2011年起,就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强化培训工作,向棉农、棉贩及其他社会公众广泛宣传,让尽可能多的人知晓、了解新标准,引导他们的生产、贸易行为向新标准要求靠拢,为新标准实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在强化服务的深度上发力。省、市专业纤检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专门的专家团队,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比对和现场指导,为企业答疑支招,解决新标准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据了解,湖南省棉花产量、仪器化公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五,而近百个品种的种植量,导致湘棉品质一致性差,做不出高端产品一直是湘棉的软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极端的气候条件将导致湘棉产量减产两至三成,且烂桃较多、长度偏短、自然品质下降;加之新棉经营最主要的形式仍是国家收储,使混等混级、回潮率超标、公检样品弄虚作假的风险增大,对监管工作是巨大的考验。为此,湖南省纤检局一方面加快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63家400型新体制企业已完成加工“大包棉”的技术改造,用自动化、快速化的仪器检验替代以感官检验为主的传统检测方式,用包包检测替代原来的比例抽检,准确性、科学性大为提高,质量指标信息提供量也大幅扩展。具体、详实的系列质量数据对纺织企业实行计算机自动配棉,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落实监管责任为核心,上下级之间层层签订棉花质量监督责任状,明确监管责任,紧跟棉花收购、加工进程,做到监督检查与收购、加工同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把公检样品、棉花分等分级、异纤防控措施、水分含量等作为重点进行督察。湖南省纤检局还成立了全省棉花质量督察小组,对全省各市纤检局的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现场督察。
“监督检查是在前面用力拉企业,行政执法是在后面用力推企业。公证检验是对企业加工出来的棉花进行公正、准确的质量评价,是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的依据,3个方面同向使力,帮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棉花质量。”湖南省质监局副局长徐新楚对湘棉的监管工作作了形象解读。他表示,湖南纤检机构在严格依法依规、依标准执检的同时,还要做到强化样品管理和核查措施,继续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确保湘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