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区、北疆口岸、边陲小镇……这里,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每年至少7个月被“笼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这里,是内蒙古的额尔古纳;这里,驻扎着一批“特殊”又可爱的额尔古纳检验检疫人……
粗糙的双手,黝黑的皮肤,质朴的性格,爽朗的笑声……独特的口岸环境和豪迈的草原情怀雕刻出他们的“模样”。秉承“立足口岸、服务发展、科学实干、高效清廉”的额尔古纳检验检疫精神,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这里,肩负着保障口岸安全、服务地方经济、促进边贸往来的重任。在几十万检验检疫人中,他们是“特殊”的一批,用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周永生的话来说,“坚守,就是奉献”……
一
“昨天,我陪同周永生局长去黑山头口岸查看灾情,半天的工夫,手就被蚊虫叮肿了。”9月4日,记者在内蒙古额尔古纳检验检疫局采访时,该局局长高全亮伸出红肿的手背,“可想而知,那些在口岸日夜坚守的同志们有多辛苦。”
7月下旬,额尔古纳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根河水位不断上涨,波及下游的黑山头口岸,抗洪抢险形势严峻。
河水出槽,进入口岸地下室!河水进入口岸大楼,漫上台阶!口岸断电,饮食成问题!部分地面塌陷,抢险人员有生命危险!电话一个接一个,犹如一道道命令……“洪水来的那一天,为了部署抗洪救灾工作,高局长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接连4次往返于局里和口岸。”该局卫检科科长徐连贵回忆,“62公里的路程,每次都是看到灾情被控制住后返回局里,不一会儿就又接到口岸的紧急电话,什么都顾不上,立马往口岸赶。”
都说“考验一支队伍的战斗力,就要看其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面对洪魔,额尔古纳检验检疫人趟着冰凉的洪水,迅速转移重要物资财产,不仅保证了人员和仪器安全,没有耽误正常口岸工作,而且组织好抗洪救灾梯队,随时等待地方政府一声令下,拉上去“打硬仗”。
“不但要保证灾后无疫情,还要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方面把灾情耽误的工作追回来。”高全亮在部署灾后重建工作时说。
二
1991年,我国批准开通黑山头、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从那时起,额尔古纳检验检疫人就担负起了两个口岸进出口货物和出入境人员的检验检疫职责,以及漫长的671公里的边境疫情防控任务。
毗邻的俄罗斯赤塔州是疫病、疫情多发区。对此,该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大力推进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精心组织开展口岸媒介生物蜱虫、啮齿动物调查,构建马铃薯甲虫、果实蝇、杂草等外来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体系,夯实把关服务工作基础,默默耕耘,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尤其在室韦口岸值班的‘老检疫’,几乎每人都遇到过生命危险。现在,每次有人到口岸,第一件事都是打个电话给局里报平安。”高全亮感慨,“通往口岸的山路,不仅狭窄,而且陡坡、急弯多。冬天一下雪,路面就像铺上了一层冰。”
2012年元旦前夕,前往宝金矿业选矿厂进行锌矿砂扦样的工作人员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越野车翻车,5个人在车里困了近半个小时才被救出来。当时室外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若不是救援及时,冻也被冻死。为不耽误工作,惊魂未定的5个人换了一辆车,继续前往目的地。
三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呼伦贝尔大草原,白云朵朵飘在飘在我心间”……悠扬的歌声,让人们知道额尔古纳的美丽。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额尔古纳的另一面?偏僻荒远、交通不便,尤其是气候恶劣,冬天千里冰封,寒暑季节温差达到90摄氏度。
“天冷,但不能让干部职工心冷。”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额尔古纳检验检疫局党组提出:要“用心暖人、用事感人”,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展示检验检疫风采。
在口岸值班,最难忍受的是精神寂寞。对此,该局致力于改善口岸值班人员的生活环境,在口岸开通村村通有线电视基础上,专门接通宽带网络,配上电脑;看到单位图书资料匮乏,为职工建一个新图书室,并带领老中青三个层次的人员到100多公里外的海拉尔选购图书;积极争取资金为职工筹建活动室,把一个废弃锅炉房改造成宽敞明亮的健身活动室……点滴小事,像细雨一样,滋润着干部职工的心田。
2012年春节前,该局还为每位回乡探亲的新职工带上一份当地的土特产。有一位家长特意打电话给高全亮:“有你这个好局长,孩子在这里工作,我们放心!”
就这样,一股股无形的暖流,涌动在每个职工的心头,让额尔古纳检验检疫局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