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创新标准的发布对于我国RFID和物联网产业和应用有何意义?
射频识别是物联网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空中接口协议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核心技术。射频识别标准的制定对于支撑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制定自主创新的射频识别技术关键标准,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将为推进国家自主创新射频识别产业化进程和加快物联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空中接口协议标准的制定对于自主创新类标准的制定有何借鉴意义?
自主创新标准是在军民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下,国内产、学、研、用相关单位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勇于探索研制而成。在组织制定自主RFID标准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并实践了标准化工作的新模式,紧紧抓住“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产业推动和应用”五大环节,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实现性。此外,在标准研制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或调整工作机制,建立研制团队,发挥行业优势;强化需求分析,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核心技术,加强专利研究;进行软件仿真,开展实物验证;为自主标准的制定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这种标准化模式和机制的创新为今后更好地推动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找到一条新思路。
三、自主创新标准是军民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请您谈谈对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方面的看法。
多年来,国内在RFID领域一直处于跟从国外标准和产品的状态,虽然也针对RFID技术自主创新进行过尝试,但关键技术始终未能解决,自主创新RFID标准制定工作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2010年起,从国防建设必须保障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总装下决心组织军地两方科研力量,进行自主可控的空中接口协议国军标研制。总装对这一任务的坚定决心和资金支持,增强了产业的信心和凝聚力,遏制了当时国内一些企业跟从国外、存在畏难心理等风气。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2011年10月,该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总装正式发布了自主创新的RFID空中接口国军标。这一成果为我们自主创新RFID国家标准的推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RFID国军标发布之后,在军用RFID系统建设方面我们仍然碰到产业支撑的问题。当今时代,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获得技术最先进、来源最稳定、成效最显著和最有可持续性的物质力量,国防工业必须根植于大工业环境。因此,2012年总装和国标委共同决定成立转标任务组,将射频识别空中接口协议国军标转化为国家标准。
实践证明,RFID自主创新标准的制定,贯彻落实了国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方针,促进了标准化工作的军民有机结合。
四、通过研制自主创新标准对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业务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在自主创新标准的研制过程中汇聚了国内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和力量,实现了射频识别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化的突破,为产业化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我院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组织核心单位建立了联合研发团队,负责进行模拟标签和模拟读写器研发以及系统联调,对标准整体方案进行物理验证,验证了标准内容可行性和可实现性。在此过程中,我院逐步建立了覆盖标准验证、技术论证、产品标准符合性测试、互操作测试等测试环境和手段,将RFID标准化与测试验证服务相结合,提升标准与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兼容适配和有效集成。我院建立的RFID仿真验证系统、RFID标签及读写器物理特性测试平台、RFID空中接口协议验证平台、RFID符合性测试平台及RFID互操作性测试平台,为国内产、学、研、用等单位提供一个交流和服务平台。不仅可以为标准制定机构提供一个标准验证平台,能够在标准颁布前更好的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符合性和互操作性验证,而且还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国内外企业的产品研发、验证和测试提供技术保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产业协作、技术创新的平台。
五、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作为射频识别开放实验室的理事长单位,自主标准发布后,在推广实施方面有何考虑?
标准的研制需要与产业密切结合,射频识别开放实验室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国内产、学、研、用等多家单位,共同倡导、发起成立的,旨在发挥各方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射频识别标准化和产业发展大局,推进整个国家的RFID以及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自主标准发布后,目前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中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和睿芯联科(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实验室成员单位,已完成相关产品的概念阶段和产品计划阶段,并计划在2014年下半年推出符合自主国家标准的相关产品。下一步射频识别开放实验室将广泛吸纳国内外产、学、研、用等相关单位,做好自主创新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做好提供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工作,为打造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射频识别技术体系和产业链、促进我国射频识别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