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鹭岛,分外迷人。由福建厦门市首建的质量主题公园让市民流连忘返。在厦门白鹭洲公园,通过户外广告牌、路灯罗马旗、LED显示屏、主题广场和主题大道等形式,构成质量文化主题公园,让市民在休闲中感知城市质量精神和文化;街头巷尾的质量宣传漫画把卡通形象和翔实数据的形象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强。这一切都在展示着厦门这座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质量魅力和实力。
“建设质量强市,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区域竞争力,是破解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与突破口。”厦门市主要领导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质量强市工作对于城市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意义,并将认识付诸于实践。为此,厦门市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对质量强市战略作出部署,早在2011年11月,该市就制定出台《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厦门市质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质量发展正式纳入城市发展核心战略和总体规划。
更难为可贵的是,厦门市在把质量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同时,把民生至上作为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机制体制创新作为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并将创建工作紧紧围绕这个思路开展,政府扎实推进、企业主动参与,让市民得到实惠。
喜爱读报的市民陈先生深刻地感受到厦门市质量氛围的变化。近年来厦门出台的诸多质量政策均是从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质量问题入手。在全国率先向市民公开征集“关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给予重点保障。每年厦门市财政一般预算2/3以上用于民生保障重点领域,年均增长21.7%;率先实现“全民医保”,保障性住房被誉为“厦门蓝本”,城市食品安全满意度、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居民幸福感指数均居全国前茅。
5年前从外地移居厦门的法律工作者张律师则对厦门的质量体制机制创新印象深刻,这也成为他与外地同行交流时的谈资。据他介绍,近年来厦门市机制创新成绩突出。质量统计考核取得突破,质量分析纳入政府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会议必选议题,厦门市政府连续3年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质量竞争力指数”;在全国率先推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状况与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赔付挂钩的费率浮动机制,实现“中介推进、质保互动、长效激励”;率先建立质量信息共享制度,质量诚信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资金扶持、贷款担保等活动中予以优先支持,存在不良行为的企业将被严格限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动机制;全国首创“问题企业约谈制”。
同样,厦门市积极汇聚、吸纳全球先进质量理念,推动质量国际合作也令兄弟城市侧目。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厦门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质量论坛”列入“海峡论坛”重要配套子论坛,已经成为两岸质量交流合作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的盛事,引起了台湾质量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支持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试验的意见》的支持指导下,“两岸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交流合作基地”成为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全国首个对台基地;成立了大陆首支以台湾质量专家为主的“厦台质量专家志工团”;率先与台湾检测技术机构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使厦门成为深化两岸质量交流合作的桥头堡,成为区域质量交流合作的典范城市。
厦门市以质量为核心提升城市品质和品位成绩同样显著。厦门市成为全国唯一“国际双创卫”城市。厦航先后两次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中山路名列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榜首。电信、移动、联通三大品牌动漫基地齐聚厦门。举办国际投洽会、海峡论坛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和重量级会议。每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016万人次,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旅游人气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