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检验检疫局辖区口岸发展迅速,舟山、温州、台州、嘉兴四个海港的吞吐量持续增长。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出入境人员迅猛增长,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大空港口岸,位列全国第四。2012年7月,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正式对境外航空公司开放,成为继杭州机场、宁波机场之后的浙江省第三个国际机场。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部署,浙江检验检疫局于2009年底启动和开展了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工作,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浙江检验检疫局积极与口岸所在地政府、口岸投资、管理、运营部门联系协调,并通过自查摸底、制定方案、建设实施、督导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计划分步走,全面推进口岸核心能力工作深入开展。
期间,浙江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阎震多次过问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卫生处多次赴相关口岸检查、督导。浙江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大力加强实验室能力提升,并多次开展质量工作互帮互查活动,带动各保健分中心提升了技术支撑能力。浙江检验检疫局其他相关处室也做好业务、资金、技术指导和协调工作,促进了口岸核心能力不断提升。
2013年1月22日~27日,国家质检总局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考核验收组在浙江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徐日新的陪同下,对温州、台州和嘉兴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考核验收。经过3天的检查考核,专家组对浙江检验检疫局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对各级领导重视、设施设备完善、部门协调联动、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并总结为“领导重视、协调有效、投入到位、成效明显”。
至此,浙江检验检疫局所有纳入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计划的正式对外开放口岸已全部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取得满堂红。
随着在浙江口岸全面开展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完善卫生检疫各项工作机制,加大技术、设备、科研投入,强化卫生检疫专业队伍,切实增强了口岸把关服务能力,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检疫查验、疾病监测、卫生监督、卫生处理、口岸反恐等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
检疫查验
浙江检验检疫局对口岸加大检疫查验力度,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2013年上半年,浙江各口岸共检疫查验出入境人员159.22万人次,确诊恶性疟、甲型/乙型流感、登革热、水痘等传染病例共25例,其中登革热病例为浙江检验检疫局首次在入境旅客中截获。
疾病监测
浙江检验检疫局各保健(分)中心,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履行国门卫士职责,严格把好国门关。2013年上半年,浙江检验检疫局开展传染病监测体检3.48万人次,共实施预防接种2.83万人次,共发现传染病病例0.21万人次。
卫生监督
浙江检验检疫局不断完善口岸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和医学媒介监测预防机制,有效地建立了口岸卫生屏障。2013年上半年,浙江口岸共监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21家,对近3000个样品进行了快速检测,检出不合格样品171份。
卫生处理
2013年上半年,浙江检验检疫局口岸发现问题集装箱1388只,截获有害生物和媒介生物109种。在出入境船舶检出医学媒介生物19种,实施卫生除害处理1122艘。
口岸反恐
近年来,浙江检验检疫局大力开展口岸反恐工作,有效开展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多次举办口岸核生化应急处置演练,极大提高了浙江口岸核生化反恐监测和涉恐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自2011年以来,口岸截获出入境人员放射性超标110人次,货物放射性物质超标11批,交通工具放射性物质超标2例,船舶压舱水放射性物质超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