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清单:管理服从贸易便利
“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一项典型的制度创新,它体现了在投资领域“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
“负面清单”事实上是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需要管的事,而不是无限制伸手。试验区采用这种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与新一届政府强调的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在本质上一致,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金川迈科是一家注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大宗商品企业。负责人罗盛璋说,现在很多企业“走出去”意愿强烈,但受投资审批等方面的限制较多。“国际环境变化极快,等政府部门走完程序,投资机会也许早就过了。我们希望,未来试验区能够把投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
采用“负面清单”制度后,政府的事前审批权力会弱化,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却需要强化。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说:“我们原来的方法是,因为没有能力监管,所以干脆不放你进来。今后的方向是宽进严管,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管的事坚决管好。”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在微观层次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意在搞活经济。在宏观层次则要注重风险防控,这一点决策者需要把握好。”为加强风险管控,未来政府在反垄断审查、金融审慎监管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境内关外:物尽其用 货畅其流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在保税区的基础上,但与保税区的“境内关内”模式相比,试验区将真正走向“境内关外”。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包括保税区在内,我国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110余个。货物进保税区时,需要事先登记,并且是“暂不征税”,而不是豁免。自贸试验区将按照“一线彻底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要求,改革现货物“先申报、后入区”的海关监管模式,允许企业“先入区,再申报”。凡符合国际惯例的货物均畅通无阻,不存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上海通用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世申告诉笔者,制造业企业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几乎所有的成本都在上涨。“期待在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可以迅速通关、降低商检成本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目前,包括向日葵、上海绿新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公告拟在自贸区设立子公司。
上海进出口商会会长冯郑州表示,仅上海一地,就有超过87000家外贸企业。试验区实施“境内关外”模式,将根治外贸企业面临的通关难、结汇难等老问题,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服务业开放:“鲶鱼效应”惠及民生
与WTO主要着眼于货物贸易不同,“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贸易”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方案提出,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在此之前,由于开放不足、存在一定的保护,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国内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比如在财富管理方面,多数人只能选择存款或理财产品,在通货膨胀中资产不断缩水。在教育、医疗方面,好的学校周围一房难求,优质医院永远人满为患……
电商平台西游列国首席执行官杨义华表示,可以利用试验区在海关监管上“一线彻底放开”的优势,开设一个跨境电子商务网站,让消费者同步购买全球的打折商品。“这个平台提供关税代缴服务,避免了在目前的代购模式下,货物被查扣的风险。”
“对外开放将影响金融、旅游、教育和医疗等多个服务行业,竞争主体多元化对老百姓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随着政策保护消失和竞争意识改善,服务业企业只有拿出真本事,方能分享自贸试验区的蛋糕。
金融创新:率先试行利率市场化
2013年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快马加鞭,从金融“国十条”出台、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到最新的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在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路上,自贸试验区将扮演重要角色: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等。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一般商品和服务都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资金等核心要素价格仍然受到管制。试验区在这方面的先行先试意义重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隆国强说。
毫无疑问,利率市场化会压缩银行的“法定”利润空间。但另一方面,试验区鼓励金融创新,也会给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安上一双翅膀。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表示,交行已经提交了一份300多页的自贸区金融服务方案,涉及财富管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和离岸业务等领域。交行旗下的信托、基金、保险也都正在寻找自贸区政策与其本身业务的契合点,在适当时机开设自贸区分支机构。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的机会主要分三块:融资、理财和交易。非常看好资产管理类公司在试验区的发展。
“很多境外金融机构都在为中国大陆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未来这些业务完全可以放在自贸试验区内做。”博道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
资本项目可兑换: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自贸试验区内最受瞩目的金融改革之一。
试验区将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
复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梁信军对这项改革有很高期待。“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对资本输出有不少限制,推动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清除这些限制。此外,海外的金融资源非常便宜,有的区域贷款利率只有国内的一半。可以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引进这些资源服务中国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开放,必然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沈明高指出,试验区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会让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局部连接。在开放的同时,国内的金融改革需要跟上,否则会产生资金价格的落差。“资金像水一样,会从高地不断流向低地,如果两边的水位差过大,即使只打开一条小缝,也会形成巨大流量。”
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介绍,60%的新兴市场国家在资本账户开放时,都曾出现过金融危机。这提示中国在风险管控方面,应该十分注意。“在现阶段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应该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机制来防止大规模金融套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