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国庆黄金周又过去了,据相关部门统计,在今年国庆假期期间,约有600多万人次内地旅客经海、陆、空进入香港,较去年同期增长10%左右。内地游客赴港,观光已经不再是重要“议题”,更重要的赴港驱动力是“购物”。热衷于赴港购物的“粉丝”们,不仅吃的、穿的喜欢到香港购买,甚至连家里垃圾桶用的塑料袋也要从香港买,在他们的眼中:“香港的东西比内地的好!”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仅香港独有。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在中国的国庆长假期间,英国的高端品牌店内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中国游客们最喜欢购买的是手袋、皮鞋、手表、贵重摆设等。据英国最新调查显示,平均每位中国游客在英国购买8000英镑(约合人民币7.84万元)的商品。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连中东“土豪”都相形见绌。
其实,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国庆假期独有。近来购物已经成为国人赴境外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国人在境外一掷千金地“疯狂”消费,让专家、学者对这种消费能力无谓输出唏嘘不已。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人如此热衷于奔赴境外发达地区、发达国家“豪爽”消费?
研究一下国内消费市场,我们会发现,经过数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繁荣,各种消费产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仅仅就日用消费的30多个大类产品中,有半数以上行业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拥有如此强大的供应能力,按照常理来说,完全能够满足全国人民的消费需求,但事实并非如此,热衷于舍近求远赴境外消费的人群逐年增多。
不能仅简单地把赴境外消费,归结为缺少“爱国心”。在经济快速发展、收入普遍提高的今天,人们的消费已经不再满足于对普通产品的占有,而是转向对高质量的渴求。无论是赴香港,还是去英国,中国消费者看重的不仅仅是价格(收入丰厚的中国白领阶层已经超越了只重视价格的消费阶段),更看重质量的差异和质量的保障。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国人对高质量婴幼儿奶粉的消费需求,居然把偌大的香港市场买断了货,以至于香港特区政府不得不出台奶粉限购令。尽管农业部权威人士一再表示国内婴幼儿奶粉合格率已经达到99.9%以上,但是国人对婴幼儿奶粉质量的要求已经超越了99.9%的水平。奶粉只是一个案例,从中我们能够看到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消费者对质量的渴求有多么强烈。其实,平心而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不少高质量产品,它们能够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一争高下,但是与消费者的渴求相比杯水车薪,目前我国无论单一的产品质量,还是经济社会整体状况(包括管理质量、服务质量)还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质量的需求,所以出现了奔赴境外购物的消费大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消费增长是促进经济更大发展的动力,消费决定着生产。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解决了消费问题。如今,出境购物的消费大军用行动向我们表达了对质量的渴望,我们能够让卫星上天,能够让航天员遨游太空,相信也一定会满足全国消费者对高质量的渴望,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迎来入境消费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