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祖祖辈辈都是做豆腐的,过去俺的作坊场地狭小,工艺落后,一直形不成规模。这不,去年在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帮助下,俺家投资10万元改善了生产环境,购置了磨浆机、甩浆机等豆腐加工设备,把小作坊变成了豆腐加工厂,生产能力由过去的日产5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生意越做越红火!”说起自家的小作坊的转变,温县赵堡镇赵堡村的村民赵保军高兴地合不拢嘴。
这是河南焦作市质量技监局在小作坊整治中的一个缩影。去年6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将焦作市温县、武陟县定为食品生产小作坊试点县后,焦作市质量技监局在总结以往监管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食品小作坊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管理乱,难于统一监管的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分类监管,打扶并举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摸清底数,明确重点。焦作市质量技监局组织温县、武陟等各县(市区)局,对辖区内1154家食品加工点、小作坊情况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并按地区、按种类进行分类定级,建立起专门的食品监管档案。
强化监管,限域销售。作为一个农业县,食品加工点和小作坊占据了武陟食品行业的大多数。对这些加工点和小作坊,既不能一棍打死,又不能放任自流。武陟县质量技监局从实际出发,将辖区内342家食品加工点、小作坊列为监管重点,将其按好、中、差分为一、二、三级,对质量较稳定、群众日常需求量大、依赖性较强的食品加工点,该局以帮扶为主,允许其生产,但只能在所在乡镇范围内销售。对质量不稳定的二级小作坊以整顿规范为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在周边村庄范围内销售;对质量差、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三级小作坊纳入黑名单,坚决关停取缔。
打劣扶优,动态升降。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武陟县质量技监局对小作坊实行限时转化,不升则降的措施,打劣扶优,加快小作坊的上档升级。对一级小作坊,限其在一年内取得生产许可证,实现转换升级。如果在一年内不能取得证书,或抽查两次不合格的,降为二级小作坊,限制其销售范围;对二级小作坊,加强监督检查,一年内产品质量稳定,产品监督检验合格的,将晋升为一级小作坊。如果一年两次监督检查或一次定检不合格的,责令停产整顿,限期整改,整改后不达标的降为三级小作坊,由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关停取缔。通过实施小作坊动态升降管理,从而形成了优胜劣汰的小作坊监管机制,提升了食品小作坊的整体质量水平。
行业监管,企业自律。在加强硬性监管的同时,焦作市质监系统还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采取措施,引导企业自律。一是签订质量责任书。温县质量技监局与全县食品企业和小作坊签订产品质量责任书,明确食品企业和小作坊负责人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如产品质量发现问题,直接向企业负责人问责。二是实施行业监管。以规模较大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成立食品行业协会,将所有食品企业、食品加工点和小作坊纳入会员管理,并制定行业规程、统一生产标准,规范生产工艺,行业之间相互监督,促进企业和小作坊自律。三是建立农业合作社。温县局以生产加工地方特产“四大怀药”较集中的温县北冷乡西南冷村为试点,由“四大怀药”龙头企业牵头,由171家怀药加工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对怀药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统一化,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四大怀药”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保证了“四大怀药”不受假冒伪劣产品侵害。四是实施互组联营。温县质量技监局针对赵堡村几十家豆腐小作坊脏、乱、差的问题,在开展豆腐行业专项治理的基础上,采取5-10户小作坊互组联营联保模式,集中资金和设备,帮助该村创办新型标准化豆腐加工厂,联合经营,扩大规模,统一生产工艺,形成农村传统食品加工互助联营的生产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