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一篇“瞎果”的报道,狠狠地倒了一下消费者的胃口。媒体的报道言之凿凿,汇源的声明和安德利的回应尽皆否认。难道腐烂变质水果真的作为生产果汁的原料了?
汇源的声明称,该公司收购水果坚持过5道关,与报道引用的汇源公关部门相关负责人所说的水果进厂后,经多项工艺技术和工作流程处理是基本一致的,主要说的就是确保进入生产线的水果质量合格。报道也没有否认,汇源在原料采购方面具有标准流程管控。
汇源和安德利在原料采购方面有标准流程管控应该是可信的。这个标准一定不是原料的成熟度标准,更不会是腐烂变质的标准,而是包括原料成熟度和是否腐烂变质内容在内的感官检验标准,可能感官检验就是原料采购标准的一部分。如汇源的声明和公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的一样,榨汁前还要经过农药残留标准的检验。
很多标准都有检验规则或检验方法的要求。感官检验标准无非是眼看手摸鼻子闻,也应该包括对检验者、检验内容、检验程序以及规则和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很多时候,检验方法本身就是一项单独的标准,如农药残留标准,就必须经过某种农药残留检验方法标准的检验,证明是否达到相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要求。
试验验证是很多标准制定必经的程序,而制定出来的标准同样要经得起实验验证。以果汁的农药残留为例,如果原料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又没有经过特殊工艺的处理,生产出来的果汁的农药残留自然会超标。可能存在一种特例,即原料超过标准限定值不多,而生产过程中加入的水对超标的农药残留起到了稀释作用,生产的果汁中的农药残留并没有超标。总之,农药残留标准是可以验证的。
报道中的腐烂变质的水果,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感官检验就进入生产线,那么验证感官检验结果的,只有最终的果汁质量检验了,包括卫生指标如有害的细菌以及为处理腐烂变质水果霉烂甚至腐臭味道的添加剂。
目前还没有两家企业使用腐烂变质水果生产的果汁不合格的报道。如果记者的报道属实,就只剩下两种可能:一是经过清洗、分拣、过滤,或者在水池中、滚筒中经人工或大流量的水中搅动,水果中腐烂变质的部分被清除了,再经杀菌,残存的腐烂变质水果也不会对果汁质量产生影响了,再加上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这个剂那个素,不仅质量合格,味道也鲜美无比了。二是标准的问题,是否现行标准中没有考虑防止腐烂变质水果作为果汁生产原料的相关指标?在技术上有没有可能增加这方面的指标?
无论如何,用腐烂变质的水果生产果汁,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如果确实用腐烂变质的水果生产果汁,而产品质量检验的结果还合格,那么感官检验标准就成为不可验证的了。其实,对于很多感官检验标准而言,说到验证,那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在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苍蝇下过蛆,老鼠拉过屎,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没有指向结果,或许这正是报道中没有提到果汁卫生指标以及虽然提到添加剂指标却无法回溯到腐烂变质水果作为果汁原料的苦衷。
但是,报道提到了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这是目前国际范围内在过程上控制食品安全的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食品生产领域应用HACCP体系已成气候,如果说汇源引入HACCP体系,如报道中腐烂变质的水果一样,一点新鲜味儿都没有。实施HACCP 体系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原料接收,难道两家企业没有认真实施?
如果记者的报道属实,那么两家企业的感官检验标准就是个摆设。感官检验标准固然难以验证,但这类标准首先就是给企业自己用的,其次才是让材料供应商和果农知晓。真正对产品质量负责的企业,根本无需考虑感官检验标准是否能够验证,因为感官检验标准不是用来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