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质量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我们质检机构自身能力的建设。”一见到记者,叶华生局长就一语中的,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泉州质检机构的能力提升情况。近年来,泉州市质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二次创业”、建设质量强市的部署,围绕泉州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升级版,大力推进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等技术机构建设,得到了质检总局、江苏省质监局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是泉州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泉州拥有“中国鞋都”、“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水暖城”、“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等10多个国家级产业品牌。2012年,全市12个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92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2.7%,其中纺织服装、鞋业和石油化工3个产业实现超千亿元产值。
“一个追求品质、注重品牌的城市,背后必然需要一流的质检机构做支撑。”叶华生告诉记者,当前泉州以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为新突破口,深入推进“二次创业”,以实干圆“泉州梦”。而强质检是实现“泉州梦”的重要因素。他向记者介绍,水暖洁具、石材建陶是泉州的主要支柱产业,但全市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权威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对产业质量没有话语权。为此,泉州质监局与南安市政府共同推进水暖洁具和石材建陶两个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经过努力,国家水暖洁具质检中心已获批筹建,省发改委配套补助资金1000万元已到位,申请筹建国家石材建陶产品质检中心也已通过总局专家组的现场调研考评,即将获批筹建。
叶华生局长自豪地介绍,泉州市质监系统现已拥有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实验室、4个省级质检中心、3个市级技术机构,此外,各县还建有县级质量计量检测所,形成对应茶产业、制鞋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水暖产业等开展技术服务的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的基本框架。
依托国家中心优势 助力地方经济建设
“国家中心的建设,能快速、便捷地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改造等技术服务,为产品快速推向市场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叶华生说。基于这样的认识,泉州质监局以产业资源为依托,积极筹建国家中心,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陶瓷业是德化的经济支柱产业,据统计,德化县陶瓷产值占全国的11.78%,工艺陶瓷出口量约占全国的25%,是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目前,市、县质监局正积极配合德化县政府,争取省日用陶瓷产品质检中心升格为国家级。此外,泉州质监局还积极推动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的扩建工作,配合江苏省质监局做好国家阀门产品质检中心和国家石油化工产品质检中心的申建工作,协助江苏省纤检局建设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检中心晋江分中心。同时还走访了泉港区政府、永春县政府,共同商讨争取省石油化工计量检测中心、省卫生香产品质检中心落户事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质检机构的发展壮大、技术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叶华生介绍,泉州质监局多次到省内高校现场招聘优秀毕业生,并与华侨大学签订《科技和人才合作协议》,联合举办化学工程、机械工程两个质监工程硕士班,课程知识涵盖了计量、质量检定检测的大部分工作领域。目前已有29名多地系统人员报名参与9月份开班学习,日后将为技术机构高层次队伍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与此同时,泉州质监局扎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和申报工作,落实好人才待遇政策,修订《泉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科技工作奖励规定》(试行,2010年12月制定),并鼓励干部职工参加高学历、学位教育。目前全系统已拥有2名教授级高工、40名高级工程师(副高)、3名博士、78名硕士研究生,为技术机构的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质量强市已成为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发展目标,市政府制定实施的“万家企业手牵手”三年行动中也明确提出,从2013-2015年,拟新建成国家质检中心2个、国家质检中心分中心1个、省级质检中心2〜3个。叶华生表示,下一步,泉州质监局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提升质检能力:一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发挥既有优势、创造新优势;二是转变作风,坚持和拓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路子,摒弃惰性思维和依赖思想,抢占先机、赢得市场;三是开放视野,跳出“井底”,前瞻性发展。同时在设备更新、人才引进、资质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品牌、赢得信誉。
实现质量强国梦,需打牢夯实质量基础。当前泉州正致力于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打造改革创新示范区、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城。我们也期望,伴随着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的建设和质量强市的打造,泉州能够实现从“泉州制造”向“泉州智造”转型,谱写出产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