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3日,浙江检验检疫局2013年务虚会在杭州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省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和国家质检总局一系列重要部署的特定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回顾2011年以来“十二五”前阶段的工作,系统总结近年来浙江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清醒分析当前系统内外形势发展的基本特点,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准确定位、科学谋划,以主动改革的勇气赢得事业的美好未来。
浙江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阎震作了专题讲话,浙江检验检疫局党组成员、全省系统各分支局局长以及浙江检验检疫局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发言。与会代表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从各自的工作出发,介绍典型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提出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新对策,对于全面推进浙江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作用。
冲破藩篱任驰骋
秋天,收获的季节,枝头挂着沉甸甸的果实,让我们感受着丰收的喜悦,但也提醒着我们,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提醒着我们,要加倍努力去守护果实,换取下一个秋天的丰收。在这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季节里,浙江检验检疫人回顾过去,分析当下,研究未来,正当其时。
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措施。会议要求,暂免出口商品法检费用,减少出口法检商品种类,原则上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法检,并要求抓紧研究推进法定检验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口岸“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次改革力度之大、来之突然,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时间议论纷纷、猜想四起,部分检验监管一线人员出现困惑、迟疑甚至消极情绪。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唯有变,才能顺应时代;唯有变,才能持久弥新。回眸过去,我们发现,浙江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历程也是紧扣形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历程。特别是2011年以来,我们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总揽系统内外发展全局,确立并实施跨越发展战略,明确了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总体目标。2012年,我们以“三大国家战略举措”在浙江的全面实施为契机,敏锐把握改革脉搏,率全国质检系统之先,在年初工作会议上发出了实施检验检疫业务综合管理改革的最强音。实践证明,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质检工作发展趋势和浙江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规律的。
法检目录调整、法检体制改革,在给我们业务工作带来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再次对我们的思想观念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迅速警醒起来,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浙江检验检疫事业已经进入“危机倒逼改革、改革主导发展”的崭新阶段,要不要改革,是被动地接受改革还是主动地推进改革,不仅关系发展,而且决定存亡。改革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先例,更加没有随心所欲的回头路,而且没有左顾右盼的停留时刻。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浙江检验检疫事业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强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创造性推进浙江检验检疫各领域改革,从根本上破解阻碍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全面推进事业发展新跨越而不懈努力。
改革,会有阵痛,是挑战,也是机遇。浙江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出口占整个GDP比重大。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政府该不该管质量、该不该管进出口产品质量,而是我们究竟应当以何种手段、方式及方法,来实现对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面对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历史潮流,我们必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决心,迎难而上,顺势而为,真正着手建立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通行惯例相接轨的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思路决定出路,改革已启动,转变正当时,让我们走进新闻观察厅直击代表的真实声音。
肯定成绩 总结经验
2011年以来,在国家质检总局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浙江检验检疫系统紧紧抓住全面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三大国家战略举措”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深入实施跨越发展战略,求真务实,改革攻坚,不断推进口岸把关、服务发展、改革创新和内部管理4个方面的新跨越,为促进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 核心观点
如果说检务窗口是检验检疫部门履行把关和服务职能的固定窗口,那么广大一线检验员就是流动的检验检疫窗口,代表并展现着检验检疫部门的对外形象。众多流动的窗口,涉及的人员和业务范围更广、工作自由度和随意性更大,管理和规范的难度也更大。抓“流动窗口”标准化建设就是从检验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执法能力、执法依据、业务操作流程5个方面,找出问题,提出具体目标要求,规范一线检验检疫人员的业务工作和服务行为。
四个一,指的是一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一份商品作业指导书、一本企业监管手册和一套业务运行新流程。这是动植物产品检疫监管模式综合改革的主要着力点,目标就是按照“一厂一品一案”指导原则,建立“质量企业自检自控,安全官方检疫监管”的产品检疫监管工作机制。利用电子监管平台,基于风险评估报告,按照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的出口报检批放行方案。进出口业务打破传统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实行业务派单制,通过检疫员岗位分设,打造一套业务运行新流程。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柔性的非强制性管理方式,是对传统刚性的强制性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检验检疫机关实施行政指导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创新监管职能,弥补刚性手段的不足;有利于减少和避免监管对象不配合的现象,从而提高监管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有利于增强服务能力,更好地贴近企业实际,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塑造和谐的检企关系。
风险管理、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集中审单派单工作机制的推行,较好地实现了“集中审单派单、重点检验检疫、快速签证放行”,权力得到制约与分离,“检”的有效性和“放”的快速性得到明显体现,在构建“文明执法、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新型工作模式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我们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围绕市场采购出口商品遇到的各类问题,全面梳理,以检验方式改革为突破口,坚持“管得住、通得快”目标,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到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胸怀全局 把握大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序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当前,浙江检验检疫事业正处于承前启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全面分析形势,自觉把握大势,牢牢抓住机遇,主动改革创新,更加有力地推进事业发展新跨越。
>>> 核心观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抓紧研究推进法定检验体制改革方案。这一决定,体现了“有限政府”的理念,政府部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序地“放”与有重点地“管”有机结合起来,核心内涵是既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
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讲,改革在于先行先试。先行先试实质上就是从一种没有概念的思想轮廓中进行完整意义的探索,是从一种没有定型的制度范畴中进行探索,是对一种新政策的定型,是走一条前无先例之路……可以在一些“空白”地带,探索一些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而推而广之,甚至逐步完善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政策法规;在某些领域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从而为既有法规的不断完善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可以在某些方面进行一些超越界限的试验,对现有的法规尝试一些必要的变通,采取一些突破框框的超前行动。
随着职能的转变、工作重心的调整,检验检疫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这不但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心理是一个挑战,而且对其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是检验检疫部门转型时期应抓实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国务院这次决定大幅削减法检商品种类,改革法检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质检领域的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减负,为进出口提供便利。目前实行的法检制度,过于强调质检部门的责任,既增加了我们自身的工作压力,增加了通关环节和企业成本,客观上也不利于企业主体质量自控意识和能力的提升。通过检验制度的改革,将会不断激发企业和市场的活力,为经济发展增添动能。
作为身在基层的检验检疫人,我们认为涉及检验检疫工作的改革措施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说在意料之外,是因为改革的速度之快、步伐之大出乎大家的意料;说在情理之中,是我们早已发觉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决定与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理念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中央的部署既已下达,我们就不能彷徨等待,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自觉学好文件,吃透上级精神,主动转变观念,回归机构核心职能。
务实应对 改革创新
当前,检验检疫事业正处于以改革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事业发展史上的战略机遇期。改革时机稍纵即逝,极为宝贵。抓住机遇,就可以乘势而上,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丧失机遇,就可能作茧自缚,在固步自封中原地打转。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主动出击,不失时机地实施改革创新工程,为推进浙江检验检疫事业发展新跨越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要以监督管控为核心、以风险警示为措施、以信息化为载体,构建“一套信息源、两个数据库、四项市场监管、两项监督抽查”的业务综合管理模式。按照阎震局长提出的“积极主动地把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赋予我们的机遇,在法定检验体制改革等改革试点上抢占先机,在共创浙江改革开放新优势的实践中体现浙江检验检疫部门的独特价值,实现事业新发展”的要求,我们可以争取在浙江范围内的先行先试,为全国的法检体制改革作出探索和努力。
检验检疫业务量的下降并不代表职责的削弱,相反,检验检疫工作面临更大的执法把关压力,而实施业务风险管理是调整检验监管模式,顺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效途径。检验检疫工作对象涉及范围广,不同地域之间差异也较大,通过实施业务风险管理,可以将有限的检验检疫资源合理调配到公众关注的安全、卫生、环保、防欺诈等重点敏感产品上来,实现所谓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将资源优化整合,不断提高检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继续探索建立适应舟山新区实际的监管和通关模式,简化业务流程,缩短周转时间,加快通关速度,真正实现快验快放。积极争取在综保区试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验放通关模式,在口岸出入境船舶卫生检疫监管工作领域、进境粮食两港分卸检验检疫监管工作领域、完善进口废船拆解检验监管工作、集装箱重箱查验模式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争实效,为进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打造一个更加高效的通关环境。
检验检疫是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联系不多、关系不深。在推进检验监管过程中,总体感觉抓手不广、深度不够。前段时间,国务院领导对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质检部门推进职能转变、服务外贸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要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不断探索创新质量监管模式,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我国外贸健康发展。我们要通过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出口企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齐抓共管的质量安全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