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作为中国近现代纺织服装业发祥地之一,曾与上海、天津齐名,有着“上青天”的美誉。斗转星移,这个过去拥有“十万纺织大军创辉煌”的行业一度风光不在。压力催生动力,近年来,青岛纺织服装业在“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加快产业升级,加大品牌培育,走出了一条成功发展之路,重现当年的传奇。
“三级跨越”再续历史传奇
面对国际化经济大潮的冲击,如何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舞台上拔得头筹,山东青岛检验检疫局党组把目光锁定在加强示范区建设、提升产业内涵上。
2010年7月,青岛检验检疫局联合即墨市政府在即墨成立了出口纺织服装服饰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伊始,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第一批入选的100家企业大多以简单加工为主,90%以上属贴牌加工企业。针对此情况,青岛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凤贵多次带队深入辖区,调查研究,商讨对策,制定出台了18项措施,迈出了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步。
2012年8月,该局与即墨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备忘录》,按照“产区政府负责、企业严把质量、检验检疫监管、相关部门齐抓、行业协会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建立了包括检政合作会商制度、企业登记备案准入制度、企业优先服务制度、产品监督抽查制度、优质品牌培育制度、企业质量承诺制度等“六项制度”,为示范区规范有效运转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2年5月,示范区通过山东检验检疫局验收。2013年1月,示范区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考核验收。2013年7月30日,青岛即墨出口纺织服装服饰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9个上榜示范区之一。这也是全国唯一国家级出口纺织服装质量安全示范区。
短短3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示范区建设实现了“三连跳”跨越。截至今年7月,示范区已有出口纺织服装类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16万余人,出口货值约16.9亿美元,成为一个覆盖商品种类最多、产业集聚企业最多、龙头企业形象最优的“三最”示范区。
“三轮驱动”再破发展瓶颈
近年来,部分出口纺织服装企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青岛检验检疫局党组及时调整思路,抓质量安全意识的提升、抓品牌建设、抓检测能力的提升,有效突破了示范区发展瓶颈。
2012年初,青岛检验检疫局在全国质检系统率先成立了“抓质量”课题组。全局抽调15名业务骨干,由副局长王昔琴带队奔赴辖区企业宣传。
品牌是企业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青岛检验检疫局通过建立出口品牌建设协调机制,定期召集区内企业开展品牌建设研讨会,推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节能环保型产品的企业参加各类“高层会谈”、“产品展览会”,帮助企业扩大市场知名度。目前示范区内已培育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山东省名牌28个。
检测能力低一直是青岛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短板”。青岛检验检疫局从搭建公共检测平台入手,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自检自控能力。目前,示范区内已拥有化学分析实验室等6个高端实验室,引进世界先进检测仪器59套,年均为100余家纺织型中小企业进行检测服务4万余项,出具报告近万份,检测能力和水平达到国际标准。
“三个示范”再推行业发展
“形成更多的示范成果、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给予更有力的示范支持”,在近期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支树平局长就如何推进该示范区建设开出“良方”。
经过3年的努力,目前示范区内涌现出即发、红领、雪达、红妮等大批知名品牌。红领集团创立的RCMTM(红领个性化单体量体定制)商业模式,成为国内高端成衣制造品牌的典范。截至目前,该示范区已有24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3家企业获得ISO14000认证。2011年,该示范区入围全国首批59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被授予“中国针织行业超百亿重点集群”。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家级即墨出口纺织服装服饰质量安全示范区的成功创建,给青岛对外开放又增加一张沉甸甸的新名片,为带动青岛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示范作用,正续写着“上青天”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