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里,浙江龙泉市里的很多人都认为该市质监局局长徐东平在龙泉市渊泉酒厂有股份,因为这位质监局局长和他的团队只要在合适场合,就会向周边的人不断介绍渊泉酒厂开发的金刚刺酒。实际上,大家是冤枉徐东平局长了,他大力推介金刚刺酒,是因为这个酒是龙泉特有的酒,而渊泉酒厂又是质监局重点帮扶的食品企业。帮扶被人误解为有股份,可见帮扶力度不小。据厂长童建平回忆,金刚刺酒从籍籍无名的乡野小饮到如今能登上龙泉地产名酒的大雅之堂,可以说是徐东平带着质监局一班人手把手帮扶出来的。
金刚刺是广泛生长于龙泉山区的一种野生植物,当地人有利用其根茎来酿酒饮用的习惯,不过这些都是散装酒在农村销售。2010年,因为开展白酒专项整治,龙泉市质监局每个月都要对各个酒厂生产的酒做质量检测,在检视检测报告时候,徐东平发现,渊泉酒厂生产的金刚刺酒,各项技术指标都优于市场上的很多品牌酒,而金刚刺又是龙泉特产,觉得这个应该可以作为一个地方特色产品来发展。于是,他立即召集相关科室进行了讨论,然后又专门把酒厂厂长童建平找来,谈了局里的帮扶设想。就这样,龙泉市质监局从产品质量控制、工艺优化、包装设计、品牌推广等全过程对渊泉酒厂实施了帮扶。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金刚刺酒的身价就从开始的12元一公斤升值到现在的168元一瓶,成为龙泉的一张名片。
在龙泉,记者还听到了锦溪镇肖庄食品公司过年三请徐东平和质监局干部吃杀猪饭的故事。原来肖庄食品公司也是被徐东平“逼”上健康发展路的。
肖庄公司老板周康伟原来有个作坊做当地特产“白笋片”,就在龙泉的农贸市场散卖,一年能有几十万元的销售额。在2008年的食品整治中,肖庄公司被徐东平和质监局“盯上了”,只好按照QS取证要求做。在质监局悉心指导下,白笋片产品从家门口的农贸市场转战大中城市连锁超市,很快打开销路,到2010年,销售额也增加到了六七百万元。周康伟万分感激,公司能走到这一步,多亏质监局的引导,可如何表达感激之情呢?龙泉有一个习俗,每年过年杀猪时,会请邻里乡亲吃“猪顿”,在周康伟的心目中,龙泉质监人就是他的亲人。于是他想,在杀猪时请徐东平和局里的同志们一同来吃“猪顿”。可是一连请了两年都没请去。第三年杀猪时,周康伟又来到了质监局。徐东平觉得实在盛情难却,便和同事们买了礼物,在2012年腊月上门和周康伟一起分享了他成功的喜悦。
记者走进龙泉市质监局会议室,一下就看到了墙上挂着的“龙泉青瓷”、“龙泉灵芝”、“龙泉灵芝孢子粉”3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牌子。为了申报这3个地理标志产品国字号品牌,徐东平带领局里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说:“龙泉山好,水好,空气好,阔叶林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各类食药用真菌的生长。当地生长的灵芝有朵大、肉厚、孢子饱满、有效成分高的特点,应该抓紧启动制度保护,以造福当地林农。”经过3年的努力,龙泉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唯一拥有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县级市。
龙泉市地处浙南山区,属于浙江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除了青瓷、宝剑和灵芝闻名于世之外,其他产业规模都比较小。担任龙泉市质监局局长近10年来,徐东平始终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质监工作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要立足于当地的现实情况去开拓。就龙泉质监而言,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大型企业少,小企业质量基础相对薄弱,更加需要质监人的帮扶,龙泉质监要体现作用,就是要深入到一个一个地方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发挥职能开展有效帮扶,一个一个企业加以提升。
早在10年前,徐东平就发现当地汽车散热器企业比较多,而中国汽车正在进入家庭,这个产业应该有发展前景。于是他组织调研,提出了在龙泉组建浙江省汽车空调零部件检测中心的建议。在筹备过程中,徐东平又积极主动地与浙江省质检院联系,利用该院的技术力量扶持本地产业,还制定了联盟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现在,空调零部件行业也已经成为了龙泉一个特色行业。
在最近召开的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大会上,浙江省提出要把龙泉青瓷发展成为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这让徐东平兴奋不已,因为他认为龙泉青瓷产业要做大做强,除了大力发展艺术陶瓷外,还需要大力发展高端生活用瓷产品。早在3年前,他就积极建议并推动市政府投资800多万元筹建浙江省青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并已被纳入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该中心已经进入计量认证阶段,不久就可挂牌运行。徐东平的设想是,利用中心开展质量检测验证,进行基础性技术研究,开发提升瓷器烧制工艺,让企业利用中心做产品小试和中试。一家企业一家企业提升,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推动,徐东平就是秉着这种工作理念,带着龙泉质监人踏踏实实工作,让龙泉市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