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浙江余姚,一座县域城市,地处美丽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一水中流,双城合璧,素有“文献名邦”、“东南名邑”的美誉,境内的姚江潮汐起伏,积淀了七千年前河姆渡先民的智慧文明,见证了唐宋以来吴越妖娆之地的商贾兴盛,如今又见证着余姚电器这个出口支柱产业的兴旺腾飞。
余姚是我国最大的室外照明灯具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灯具之乡”,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命名为“中国灯具制造基地”,余姚及其毗邻的慈溪,已经成为继广东、山东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家电的产业基地,拥有帅康、燎原、耀泰、西摩、和惠、亿鑫诚等33个国际、国家和省知名自主品牌。2012年余姚地区出口家电和灯具等电器产品共计5.2万批次,出口创汇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经过30余年的发展,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余姚电器产业的劣势也逐步“显山露水”,突出表现在:大型企业较少,行业利润偏低,企业间竞争不规范,受人工与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制约的“内忧外患”的影响加大,制造商与专业连锁零售商的渠道权力失衡加剧。这些都成为余姚电器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掣肘,余姚出口电器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2年初,以《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统领,各省市党委、政府对质量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余姚市“工业立市”与“质量强市”战略也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余姚市家电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余姚节能照明及新光源产业集群示范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进入关键攻关实施阶段。2012年,在外向型经济主导的宁波市,示范区创建作为一个重要的加分项指标,率先纳入各区、县(市)政府绩效考核,成为余姚市政府和部门面对的新课题。
2012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细则》以及宁波检验检疫局《宁波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考核标准(试行)》相继发布,成为出口工业品示范区建设的“动员令”和“指导书”。
“良好的产业优势和初露端倪的行业弊病,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配合,加之检验检疫部门自身模式改革的推进,三种诉求叠加,厚积而薄发,建设特色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是必由之路。”打造质量安全示范区,宁波余姚检验检疫局局长杜华宏信心坚定。自此,余姚出口电器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群策群力
建设什么样的示范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余姚检验检疫局党组一行亲自带领局里的业务骨干,多次走访调研出口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及家电和照明电器协会,倾听意见和建议。最终余姚出口电器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宏图绘就:“我们要将示范区打造成为质量安全模范区、特色产品质量效益区、政府部门服务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
2012年10月,八易其稿的《余姚出口电器(家电、灯具)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方案》浮出水面;12月,余姚市政府正式发文至各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成为地方政府推进出口电器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的指导性文件。
如何建设示范区?“仅靠检验检疫部门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只有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齐抓,才能将示范区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区内企业的示范作用体现到位”,时任余姚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的胡宇航深有感触。
质量工作之路是一个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创新、不断扬弃、不断超越的过程,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呼唤新的管理模式,这与总局倡导的“地方政府负责、企业严把质量、检验检疫监管、相关部门齐抓、行业协会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出口电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机制不谋而合。2013年1月,余姚市政府与检验检疫局、质监局、经信局、商务局、工商局、财政局、科技局、两个协会签订示范区建设合作备忘录,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组织机构和职责。
如何体现示范引领作用?在年初的示范区建设各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上,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刻的大讨论。
“通过部门联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品牌、管理四大战略,构建质量安全保障、质量技术支撑、质量诚信、质量评价四大体系,着力发挥示范区企业的辐射示范效应。”质监局分管副局长陈晓明侃侃而谈。
“企业通过龙头带动,形成上下游联动、多产品交织、网络化发展的态势;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工艺、产品、技术、市场和服务创新,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品牌引领,以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两个协会的秘书长从企业角度积极建言献策。
在8月份的示范区验收考核中,宁波检验检疫局检管处副处长王远现场考核了余姚出口灯具龙头企业——宁波耀泰电器有限公司。这家被业内誉为“亩产最高的灯具企业之一”的公司老总诸越华具有双重身份,即是耀泰电器的掌舵人,又是余姚照明电器协会的会长。
“示范区的‘放’,不是听之任之的放任,更不是对职能的放弃,而是理念的解放和模式的开放,是对出口企业质量意识、质量保证能力、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度信任,”王远阐述了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小政府 大市场”的管理理念。作为协会会长,诸总也坦言表示示范区不仅让企业受益,也为协会搭建了一个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照明电器协会的“管理平台”和“技术平台”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出口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行业竞争也越来越规范。余姚检验检疫局2013年以来对示范区企业突击稽查中未发现一起不如实申报情况,行业自律在示范区企业蔚然成风。
深耕细作
历时两个月有余,示范区工作小组经过现场走访、企业整改、准入评定等工作,最终确定入区企业51家,其中5家标杆企业,18家骨干企业和28家达标企业。这些企业完善了涵盖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产品检测、出口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确保按照输入国标准组织生产与检验,在ISO9001的基础上建立以出口生产批次为主线的追溯制度,建立了出口产品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质量安全风险。“这都是我们余姚企业的龙头和精英,与我们的预期企业高度一致,示范区工作很接地气,符合行业和企业现状”,两位协会秘书长对此最有发言权。
如何建设高质量的示范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好风险管理是余姚出口电器质量安全示范区得以创建的基础。通过差别化管理,该管的管,该放的放,既是检验监管体制的一次自我革命、自我完善,也是对企业质量自控的一种督促、一次解放。
“风险管理是分析判定风险的来源、后果以及这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并鉴定对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各种因素”,余姚检验检疫局一线检验监管员徐文介绍,“我们将出口电器产品风险因素归纳为产品特性风险、市场风险、企业风险和其他风险,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判”。
正是对风险管理的深度研究,2013年宁波检验检疫局和余姚检验检疫局制定的行业标准《出口机电产品企业分类管理第3部分: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颁布;从2012初开始筹划示范区到正式通过验收,示范区企业未发生过一起国外质量安全通报,未发生过一起由于质量安全原因导致的国外退货。
如何高效率建设示范区?“我们努力做到了‘四个结合’,即与总局考核要求相结合保证高起点,与现有监管体系相结合保证高效益,与企业的兴趣点相结合保证生命力,个性与共性相结合保证品牌特色。”余姚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袁荣胜娓娓道来示范区的创建经验。
“绿色直通”制度真正实现了报检“零等待”,示范区企业都切实感受到了该制度带来的便利。余姚检验检疫局设计开发“报检信息采集系统”,专设“绿色直通”报检专窗,企业可凭电子监管系统内审核合格的电子信息,即时办理通检放行手续,对物理报检资料实行延后式的“集中审单”,企业真正实现“零等待”通检便利。据保守估计,上半年“绿色直通”制度可直接为企业节约仓储费用近百万元。
“物流速度大大加快,现代企业竞争不仅仅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也是效率和服务的竞争。”富达电子的负责人徐建华对该制度也赞许有加。
虽然目前区内灯具企业和部分家电企业已不再报检,快速通检对他们来说失去了吸引力,但检验检疫等部门凭借职能和信息优势搭建的信息预警平台,为区内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了有力武器。欧盟灯具ErP指令将于2013年9月1日分阶段实施,对灯具产品的能效、功能、产品信息等生态设计要求提出了阶段性目标,成为出口欧盟灯具的强制性要求,该指令第二阶段要求的测试耗时超过6000小时,大约9个月。得到该资讯后,余姚检验检疫局第一时间发布信息通报,使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应对和产品整改时限。截至8月份,余姚检验检疫局共发布《出口电器国内外信息通报》4期,《出口电器安全警示通报》6期。
能够获得针对性技术指导以及享受便利的国际认证检测,也是区内很多企业看中的“福利”。随着近年来国外技术指令的不断加严,出口产品检测也是“水涨船高”,企业面临“高技术要求、高价设备、高认证费用”的“三高”难题,而示范区致力于打造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无疑是对症下药,作为国家级电气实验室,余姚电气实验室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品风险评估、人员培训等服务,并利用与德国VDE、TüV莱茵、TüVPS、英国ITS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合作的技术优势,将企业摸底检测、认证检测、型式试验三者数据共享,不仅将不合格产品消灭在设计阶段,同时也缩短了开发、认证周期,节约了检测费用,成为余姚乃至宁波出口电器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
“把微观管理提升到宏观管理,从管产业到管企业到管行业,由产业优势到质量优势,由质量优势到出口优势,再由出口优势到发展优势,检验检疫部门找准了职责定位,实现了职能转变,也是探索中国特色质检工作的必然要求。”宁波检验检疫局考核组对余姚示范区创建带给检验检疫的变革如此定位。
花开满园
在示范区,为实现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变,余姚检验检疫局紧紧抓住核心企业,培育产业集聚支点,提升综合竞争力。余姚灯具与家电企业,依靠储备人才、设计创新、科技突破、打自主品牌,正在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升级,开创了一系列创新奇迹。
户外灯具的标杆企业——宁波耀泰电器有限公司先后跟法国、意大利、美国等6国的设计企业形成松散型合作关系的著名设计公司合作成立了法国和意大利研发中心。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带来了新理念,新理念又催生出特色新产品,而与特色新产品相伴随的则是高附加值。正是由于特色,耀泰电器出口产品平均价格高出国内同行25%至30%,公司自主品牌出口超过50%,接近1.5亿元。
“我公司自主设计的‘270碟形LED壁灯’曾荣获了英国灯具设计大奖,英国BBC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诸总自豪地介绍,“这款产品由耀泰电器的设计部和法国研发中心共同设计,中西结合的设计风格成为获奖的关键。目前,法国研发中心已聚集了30多名设计人才,有8人为博士,其中有一人曾获得法国的总统贡献奖。”
借人才之手点亮科技明灯,已成为余姚灯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共识。在人才的集聚效应下,燎原灯具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在LED太阳能路灯中应用后,在连续阴雨15天的情况下持续亮灯智能化控制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位居同行业国际领先水平;和惠照明更是将热门的“物联网”理念引入灯具设计,开创“智能灯具”研发与产业化的先河。
电器行业的转型蜕变同样如火如荼。宁波富佳实业有限公司是余姚真空吸尘器行业的标杆企业,一直致力于技术和质量创新。借助示范区平台,企业研发生产出了“无吸力损耗两级多管分离吸尘器”,使吸尘器的吸力损耗率小于0.3%,噪音小于62分贝,降低吸入功率15%以上,产品迈入国际高端吸尘器产品行列,受到欧美市场青睐。
宁波贝仕迪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制造咖啡机和暖风机的小家电生产企业,也是示范区骨干企业。余姚检验检疫局在得知企业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安规实验室后,主动与企业联系并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扶政策,通过送经验、送服务、送技术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2013年上半年,贝仕迪的小家电出口额已达到了19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80%,沃尔玛、GE、HB等国际买家都已成为贝仕迪的长期合作伙伴。在示范区,像贝仕迪这样注重打造特色区域品牌的企业已越来越多,日樱、亿达、大华等自主品牌在近年来也已脱颖而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2012年余姚家电、灯具出口15.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2013年1月至8月,余姚家电、灯具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宁波地区同类产品出口总额近四分之一,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仍然实现了稳步增长,这为示范区的创建成效给出了最直接的诠释。
在示范区验收会初次和末次会议上,余姚市余灿和卢建国两位副市长对宁波检验检疫局支持外贸发展的举措表示衷心感谢,对示范区各成员单位细致、务实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纷纷表示“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区的各项投入,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尽快争创国家级出口电器质量安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