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客货两用索道因电气故障,索道主驱动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运行,索道线路上滞留游客80名……”7月30日15时30分许,四川峨眉山脚下的救援指挥中心大厅内,传出请求紧急救援的画面。
“立即启动紧急驱动,确保将游客安全运送回站内。”随着总指挥官邹志明的一声令下,金顶索道救援队、万年索道救援队、景区消防救援队“三军”用命。
索道柴油机机房内,两名工作人员紧急驱动柴油发电机——耗时1分钟。
索道上站大架上,3名工作人员啮合齿圈——耗时3分钟。
随着控制室内“现在开机”的声音响起,不到5分钟,80名滞留游客已被恢复安全运行的索道运送回站内。
没有彩排,一切都是现场直播。这就是国家质检总局在峨眉山金顶2号索道组织开展的应急救援演练的“紧急驱动救援”过程。
这条参与演练的索道位于峨眉山风景区之巅——金顶,是我国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修建的单线循环脱挂索道。索道全长1059米,高差456米,全线共有支架10座,吊箱31个,每个吊箱乘坐6人,最快速度每秒5米,每小时最大运量1300人。选择在这条索道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主办方显然“别有用意”,在接下来的“垂直救援”过程中,峨眉山的海拔、山势、气候等复杂的自然情况给救援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而救援队伍的先进设备、标准化程序、心理素质也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
“距离地面25米;远离支架;靠近悬崖峭壁……”1#、6#、8#等车厢内的60名被困游客滞留于半空之中。邹志明下达命令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专业救援队的车厢营救组、地面救援组、地面接应组、后勤保障组在短短几分钟内便携带装备集结完毕。
播音员通过广播稳定游客情绪;主、副救援人员携带工具包、安全绳迅速赶往救援点;空中救援人员爬上索道支架,空中滑行至被困缆车,然后将缓降绳放至地面;让被困游客戴好救援三角形安全带,救援人员控制缓降绳方向,将被困人员移至门外。20分钟后,3支救援队伍圆满完成救援任务,被困游客全部得到解救。
在现场参与指挥的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表示,《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特种设备安全法》,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演练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各级质检部门也制定了国家、省、市三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客运索道运营单位也建立了自身应急救援预案。然而,要真正保障客运索道突发意外或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协调、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经常性的演习必不可少。他强调,客运索道是特种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旅游观光安全,多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索道安全状况保持了稳定好转的态势。但近年一些有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最初只是突发意外,随后就是由于处置不当,最终却酿成事故。因此,对于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强化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据了解,参与组织此次救援演练的金顶索道公司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了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及职责、应急救援相应、应急救援方案及其实施、后期处置和保障措施等。
“目前行业内已经建立起了早检、日检、月检、年检的四级安全检查体系。”国家索检中心副主任、中国索道协会秘书长甄正义对此次安全、迅速、有序的应急救援处置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这种实战演练提升了旅游接待的安全质量,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