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国内液态奶60%由奶粉冲兑”说法引发争议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我保守估计,可能60%以上液态奶都是由奶粉冲兑的,里面添加了各种香精和添加剂。”西部乳业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畜牧系教研室主任魏荣禄7月份的此番表态,在乳制品市场引发轩然大波。

  其实,魏荣禄说的“由奶粉冲兑”的液态奶,专业名称叫“还原奶”或“复原乳”。对于它的使用,国家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标准要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GB19645-2010)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25190-2010)的规定,鲜牛奶和纯牛奶不允许使用奶粉为原料进行冲兑,也不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企业使用奶粉作为原料生产调制乳、灭菌乳等液态奶的,必须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在产品包装上标明“复原乳”字样,并在产品配料中如实标明复原乳或乳粉所含原料及比例。

  60%引发的争议

  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表示,魏荣禄的说法有些偏颇和夸张。工信部数据显示,2013年1~5月份国内液态奶产量915.1万吨,同期进口乳粉35.6万吨,即便是按照1:8全部折合成奶大概是284.8万吨,仅占31.1%。目前,国内进口乳粉用于还原乳比例实际很低,仅有旺旺、光明部分产品使用,非法用于还原乳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也在第一时间发表了官方声明,认为魏荣禄说得言过其实,还原奶的量没那么大。

  “这个结论应该加一个前置词——部分地区、部分企业使用还原奶的量高达60%以上。”原中国奶协常务理事、西部乳业协作会顾问王丁棉告诉记者,魏荣禄接受采访时,他正好就在旁边。“60%的纯牛奶由奶粉冲兑有待商榷,不过目前还原奶的使用量很大和纯牛奶不‘纯’的问题,这是存在的。”

  根据魏荣禄的观点,企业之所以违规使用还原奶,一是目前市场上奶源存在不足;二是使用还原奶成本更低。而王丁棉认为,一些企业大量使用进口奶粉做还原奶,主要原因是进口奶粉安全,价格也不高;另外,使用还原奶生产更方便,不会受到生鲜奶奶源的限制。

  标准体系可以更完善

  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还原奶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对此,专家表示,还原奶经过两次高温杀菌,营养流失是最主要的弊端。因此,国际上很少使用,国内也是尽量减少和抑制使用。

  记者走访了北京京客隆、家乐福、物美等超市,在牛奶售卖专区查看多个知名乳制品品牌的产品,发现纯牛奶、鲜牛奶的外包装配料表中,都标注的是“生牛乳”。一些调制乳、灭菌乳,成分中也多标注“生牛乳”。据了解,目前标明“复原乳”的,主要是旺仔牛奶、味全等部分产品。至于一些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等,成分中也明确标注有奶粉、全脂奶粉或脱脂奶粉等。

  王丁棉告诉记者,由于目前缺乏处罚规定,加上检测技术和标准还没有跟上,对于企业是否违规使用还原奶,很难做到监管到位。建议在还原奶的使用上,政策、法规、技术全方位配套,使其更加完善。

  “目前确实存在不规范使用复原乳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乳品工业长期缺失对‘热处理’应有的正确认识。”著名乳业专家顾佳升认为,如果对液体乳、乳粉都按国际惯例,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即热处理强度),对各种乳制品进行客观鉴定,那么作为“乳原料”的生乳和复原乳就处于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了。

  “实际上行业的相关鉴定标准NY/T939-2005已经运用多年,但由于缺乏原料乳粉的热处理等级标准,经常难以定量计算,也容易受到乳品企业不规范热处理的干扰。”宋亮建议,当前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在乳品产品标准里增加限定热处理强度的考核指标,以改变复原乳“被滥用以及被妖魔化”两种不良倾向。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3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