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质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对外发布儿童服装拉带、绳索及塑料玩具中增塑剂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从产品的风险源、标准现状、风险监测情况和防护措施4个方面发布了相关信息,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源头上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这也是上海市质量安全评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布预警信息。
其实,早在2009年,上海市质监局就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在全国质检系统率先成立了中心,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和质量安全信息采集与筛选工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产品质量监督风险信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为提高风险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心一开始就明确了风险监测的定位:与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针对“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约束”的产品不同,产品质量风险监测试点“以上海市生产企业为主要对象,以国家强制性标准以外的系统性、行业性、潜在性的产品质量风险”作为研究目标。
同时,风险监测试点锁定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3类产品,主要包括有标准以外的风险的产品;有国外已严格监管而国内未监管的风险产品;市场上新出现的,没有明确的适用标准但存在较大风险的产品,特别在儿童用品、电器、家具与装饰装修材料、纺织品、机动车等与人身健康和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产品领域,中心依托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纤维检验所、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等技术机构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机制。
2012年3月上旬,网络上有网友爆料自行测量节能灯辐射的结果,并配有“检测机构”向媒体展示节能灯电磁辐射大大超过安全值的过程。随着舆情的发展,“节能灯电磁辐射惊人”,迅速引发了社会的热议,消费者对节能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忧虑。中心在接到上海市局要求对节能灯产品进行风险监测的紧急任务后,立即启动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组织专家对国内外标准的实施情况、检测方法、判定依据等进行技术论证,开展了节能灯辐射的风险监测。
监控质量安全风险,努力将监管关口前移。LED照明蓝光溢出舆情,也是由于有医学专家担忧LED蓝光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甚至是失明。所谓的“蓝光溢出”真的是伤害眼睛的“潜在杀手”吗?2012年1月6日,中心按上海市局要求,对部分LED照明产品进行了应急风险监测,从不同渠道采集27个样品进行了蓝光危险性检测。中心在获得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请医学界、高校和产业界的“跨界”专家,对LED蓝光是否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进行分析、“会诊”,听取各方意见。“会诊”专家最终达成共识:建议国家把光生物安全性标准从推荐性标准,调整为强制性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对LED照明的蓝光危害开展风险监测,促进LED照明产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对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的探索中,中心不断总结,形成了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进行专家研读,提出产品风险监测初步设想,经中心认可后编制风险监测计划建议与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对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正式上报风险监测计划,检验检测和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组织专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审,同时采取措施消除该产品在该市生产领域的质量安全隐患等14个主要环节的基本工作流程,并按专业类别设置了9个专业组,共有138位专家组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队伍,为风险监测与评估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几年来,中心不断建立完善实施风险监控工作的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在系统内率先制定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处置实施工作规范》,以及《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制度。以内刊形式在局系统内发布的《产品质量安全资讯》已编辑了18期,涉及消费者伤害案例,12365消费者投诉,国内外产品召回信息、预警信息,行业潜规则等信息3000余条,并通过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进行专题分析,撰写了18个《产品质量安全专题研究报告》,涉及LED照明产品光生物安全风险状况分析、自动碎纸机产品质量深度分析等主题。现在,质量安全中心在广泛收集风险信息的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增加监测频次,扩大风险监测产品范围。通过常态化的风险监测及时识别出产品存在的安全风险,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的处置办法,防范出现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