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质量郑州保驾护航
——访河南郑州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增涛
河南郑州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已经启动,这是市政府立足郑州市情、立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质量立市战略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如何进一步推动郑州市质量强市的步伐,如何发挥转变质量发展思路,如何使质量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强大的推动力?郑州市质量立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州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增涛,就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在推动郑州质量发展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何增涛:开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城市质量综合水平的新举措,是郑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构建和谐发展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城市质量综合水平和维护郑州形象的基础工程。开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创建活动,形成人人关心质量发展、人人支持质量发展、人人参与质量发展、人人投身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质量强市”的创建者和受益者。
记者:郑州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进这项活动的开展?
何增涛:郑州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高度重视,前不久召开了全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会议,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跃华出席会议并对此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会议分析了我市申请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形势,印发了《郑州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分工(申报期)》,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创建工作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同时,市质监局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还积极向人大、政协汇报创建活动的安排和设想,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好监督和指导。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将通过电视知识竞赛、质量进社区、大学生质量安全志愿者服务、建设中小学质量教育示范基地、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质量月”等一系列活动,建设特色鲜明的、符合郑州实际的郑州质量文化。目前这些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记者:据了解,您作为郑州市质监局局长,率先成为郑州市首位企业首席服务官,贵局也建立了首席服务官制度,目前全市系统有37人被企业聘为首席服务官。作为质监部门,在服务企业、服务经济、服务郑州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挥其作用?
何增涛:郑州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尤其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郑州在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服务发展,是我们质监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服务企业是我们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和节能减排,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效益,郑州市质监局制定了《郑州市质监系统2013年企业服务行动计划》。尤其是在服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两名党组成员分管,推出6项硬措施:一是职能下沉,职权下放。将原属于郑州市质监局的行政许可职能,下放到港区质监分局。二是调配人员,增强力量。从中牟县质监局、新郑市质监局、市检测中心分别选调精干人员,增强港区质监分局力量。三是主动上门,免单服务。对新建企业实行零收费、提醒预警等全方位服务。四是质量立企,质量强区。在实验区企业建立质量工作联系点制度,有重点地帮助5~7家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五是绿色通道,高效服务。在实验区开设代码证办理点,申请行政许可事项实行随到随办、特事特办。六是创新形式,分包服务。领导小组组长分包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企业并任首席服务官,领导小组副组长每人分包一个年销售收入100亿元~300亿元的企业并任首席服务官,领导小组成员每人分包一个年销售收入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并任首席服务官。首席服务官制度的推行,从源头上抓好了质量,从效能上支持企业发展,从效益上帮助企业不断提升。
记者:公共检测平台是产业发展之基,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公共检测平台与道路、电网、通讯等配套设施一样,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公共需求,郑州也不例外。据说,郑州市质监局在检测机构建设上,出台了三年发展规划,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何增涛:我们在今年年初制定了《郑州市质监系统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5年)》,确定建设一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和3个省级质检站。其中我们把国家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项目作为“一号工程”,与中牟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到天津、湖北等地的考察,现已达成共识,中牟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承诺无偿划拨土地240公顷,并负责办公楼、检测厂房的建设及装修。荥阳建筑机械、新密耐材、新郑食品3个省级站也都在加紧筹建中。荥阳市政府为了不影响项目进程,在划拨土地的同时,给项目另外租赁了一处办公用房,边购置设备、边进行土建。新密市政府决定从耐火材料工业园里划出项目用地2公顷,拿出1000万元筹建资金。新郑市政府在国际红枣产业园无偿划拨土地1公顷,明确一名市委常委专门协调该项目的具体推进和落实,现在国际红枣产业园选址已定,相关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同时我们建立了省、市、县纵向检测联盟和部门科研院所的横向技术合作,形成“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检验检测体系,分门别类地建立健全专家人才库,力争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
记者:网格化管理作为郑州市“三大主体”工作,郑州市质监局走在全市的前列,多次受到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和市长马懿等领导的表扬,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创新优秀奖”。网格化管理对推动郑州市质量水平提升方面起到了什么的作用?
何增涛:我们抓住郑州市委“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快速融入“三级网格、四级平台、五级联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我局的实施方案被作为模版在全市印发,14个局委上门学习交流,长效机制考核位居33个具有执法管理职能部门的第一位。为了提高网格化管理质量和效率,我局将63%的干部职工融进网格,并投入102万元编印《质监网格化管理手册》,建立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台账,对全市1.4万多名三级网格员进行了培训,为基层网格员制发了《质量技术监督监管巡查证》,明确了职责权限。通过内外网格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年来共发现质监部门管辖的各类问题1906个,解决1693个,有效遏制了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全面提升了郑州市的总体质量安全水平。结合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我们还将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引入到网格化工作中。历时3个多月制定了一套包括通用基础标准、运行管理标准、行政服务标准、检查监管标准和工作标准5个子标准的质监系统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有效提高了郑州市质监系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整体工作质量,成为管理有标准、岗位有职责、操作有规范、过程有监督、工作有评价、事后有奖惩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此模式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目前正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推广。
记者:据了解,郑州市质监局计划投资508万元,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质监系统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能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何增涛:以科技手段辅助监管,是郑州市质监局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工程。只有利用科技手段,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由人工监管到靠科技手段辅助监管的转变,才能有效提升质监动态监管效率,发挥好电子地图和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库的作用,加强质量信息的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这种集食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监管于一身的安全监督网,起到了信息共享、相互支持的作用,减少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解放了生产力,发布的信息即准确又权威,便于掌握和监控,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已成为目前质监工作的新举措、新方向。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快速推进,2013年,争取实现系统内部的网上办公和审批,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动车安检机构管理、生产许可证企业和食品企业的在线监管,车载气瓶电子标签完成一半以上在线监管。
记者:2012年,郑州市质监局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民生计量工作先进单位”,“群发食品企业黑名单”被《中国质量报》评为“质量之光年度地方质监亮点”,同时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被省质监局和市委市政府评为“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精神文明创建优秀单位”、“执法打假优秀单位”、“食品监管工作先进单位”、“基层能力提升优秀单位”、“郑州市道德讲堂先进单位”、“郑州市志愿服务先进单位”、“郑州市先进工会”等,河南省质监局表彰的2012年度十强县区局郑州市占了4个。在下一步工作中,郑州还有哪些打算?
何增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标准化引领、信息化支撑、网格化落实的工作思路,坚持和依靠群众力量,全力推进网格标准体系实施,建成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平台,深化、规范和提升网格化管理工作。通过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活动,进一步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和节能减排,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效益。力争今年全市质量总体水平在2012年基础上提升1.2个百分点,培育政府质量奖候选企业30家以上,培育河南省名品牌产品候选企业100家以上,培育河南省质量诚信候选企业25家以上,在政策、职能范围内,企业反映问题的解决率和及时率达到100%,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享受到高质量的产品,让越来越多的“郑州制造”叫响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