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来,有环保机构发布调查报告称,其购自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九芝堂等九家品牌药店的多种常用中药材,超过七成被检测出含有多种农药残留。该机构人士表示,由于新版《国家药典》中,对于大多数农药并无含量规定,因此富含农药残留的中药材很容易进入流通环节。
由于相关药企并未正式回应,这个调查的真伪尚待确证,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却不可等闲视之。如果说有病是一种悲剧的话,那药品的存在,天然便是用于救命的,只可惜如今连药品都有农药残留,这的确有些戏剧化了,也有些让人害怕,因为连救命的药,也可能是“害人”的。
一直以来,我们的药品采集,大多是野生的,这样的药品与农药是没有交集的。在这样的现实境况下,制定相应的“药品国标”,自然无需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不过,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药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城镇化的步伐在不断加速,原始的生态森林在逐步减少,野生药品的原材料自然也在日益减少。一方面是需求增长,另一立面则是原材料减少,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人工种植药材便势在必行,而一旦人工种植,农药残留问题便会凸显出来。
此时,如果还按照之前的“药品国标”,无疑是行不通的。因为不同的药品来源,注定了不同的药品属性,也注定了不同的药品国标。国标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更需要最大限度地确保人们的安全。当人工种植的药品增多,之前的“药品国标”明显落伍了,也明显不符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潮流了。不然,也不会有农药残留的问题发生后,当事企业还义正辞严地表示:“我们是按着国家标准生产的。”
国家标准,从来都不是挡箭牌,因为标准是会有漏洞、有瑕疵的,但对药品而言,安全才是最大的“国家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药品中残存农药,一方面,亟需让国标扩容升级,将农药残留也纳入国标范畴,最大限度地确保药品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对农药残留的药品进行科学分析与专业研究,看这些农药残存的药品,是否安全,是否于人的健康无害,如果有害,一定要严惩以儆效尤,因为这虽然遵循了药品的国家标准,却没有遵循必要的法律法规,毕竟,药品有毒无异于“间接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