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一向吊人胃口。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棱镜泄密门”正被称之为现实版的美国大片,谍战电影里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监听手段,如今却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难怪引发了全社会对信息安全的担忧。
这项被称为“棱镜”的项目,美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网际网路巨头皆参与其中。现在,有关斯诺登是英雄还是叛徒的争论尚在进行中,斯诺登的去向仍悬而未决。撇开这些纷扰不谈,专家们表示,“棱镜门”曝光引发的网络隐私安全恐惧正在动摇人们对科技产业的信任,给中国敲响了安全警钟,中国企业也许会在中国市场上受益,但在西方市场的发展则会受损,因此是相对的。中国企业开发的产品是否能够完全替代国际企业,有待验证。
“后门”的安全之“危”
爱德华·斯诺登爆料:“棱镜”窃听计划,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由此可见,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所有隐私都已经不是秘密。难怪“棱镜”事件一曝光,被直接点名的几大IT公司纷纷展开公关攻势,试图撇清自己的关系,目的就是怕该事件影响民众对其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
类似的信息安全事件近些年并不少见,在今年央视3·15行动晚会上,就曝光了网易公司同意第三方公司加代码获取用户cookie信息,追踪用户上网行为等信息泄露事件……而大量信息被打包出售给房地产中介、保险公司等新闻早已是屡见不鲜。多年来,英特尔、微软、IBM等公司被反复质疑:微软操作系统的后门问题曾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IBM的“智慧地球”计划也曾经得出可能会威胁国家信息安全的结论。棱镜计划的曝光看似偶然,又像是网络安全问题的集中性爆发。
“从技术角度来看,要完全杜网络绝和3C(通信、电脑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漏洞是比较难实现的。以互联网为例,大量的网络设备需要大量的软件支持,而软件设计者为了以后的升级或者维护,都会预留一些‘后门’。一是可以收集使用数据,便于产品升级;二是为了便于维护。可能有的解决办法就是对提供商进行严格的保密限制,甚至实施监控。”德瑞电信咨询首席咨询顾问宋永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坦白地说,在网络路由交换机上肯定会有后门,这已经是业界的常识问题。”在某IT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何杨青告诉记者,“但需要区别的是,就像你是否用一把刀去杀人一样,用还是不用后门,这是另外一回事。”
国产设备发展之机
最近几年,以“安全问题”为由,美国曾多次发难在美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2012年,美国当地时间10月8日,因为怀疑中国通信设备商的设备留有后门,在对中兴、华为两家企业长达11个月的调查后,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称,美国电信运营商不应和中国华为、中兴两家公司进行合作,因为后者“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与众多中国企业在美国遭到封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在中国的政府、金融、化工等核心领域内,有大量设备来自以思科为代表的美国“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他们占据着国内庞大的市场份额,控制着我国大部分网络要道。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中国早就应该对美国的产品有一个安全意识,“棱镜”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证明美国对中国的信息安全确实构成威胁。他呼吁,中国应该借鉴学习美国的一些做法,未来在信息产品设备的采购方面,要有防范意识。
对于信息安全存在的隐患,中国大型央企已经开始警觉。2012年10月底,中国联通已经完成对“China169”骨干网江苏无锡节点核心集群路由器的搬迁工程,此次被搬迁的正是思科路由器。
宋永军告诉记者,从长远看,国内核心网(比如电信的163、联通的169、教育网)等换成国产设备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有些骨干网节点已经开始实施搬迁工程,因此对国际厂商肯定会带来不利影响。但从短期看,目前进行大规模搬迁的可能性还不大,会有一个过程,短期对国际厂商影响不大。
“棱镜门的启示,信息安全产业理将迎来蓝海。国家应需要自己人的信息科技和创新,杜绝政企盲目追求外来电子产品,并构筑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若号称信息产业的龙头卓越司没从中受益,则说明中国自己人也太不相信自己人了!”中兴通讯系统产品高级工程师汪家旺在微博上如此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