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国境口岸线上,平日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各种疫病疫情、细菌病毒,有形的、无形的,已知的、未知的,随时伺机而入。因此,防控战役可能一触即发。面对这样的对手,只有出招快、准,才能击中要害,战无不胜。
5月24日,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确诊了今年上海空港口岸首例恶性疟疾病例。
“虽然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稍微平稳了些,但我们的检疫措施丝毫没有减弱。因为禽流感疫情可能反复,而且对其他传染病的监测也一刻不能放松。”作为一群经历了SARS、甲流等重大疫情的“老卫检”,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旅检处的干部职工神情严肃。
不过,当谈起今年以来卫生检疫查验岗位的变化时,他们明显欣喜了许多。今年截至5月底,上海空港口岸卫生检疫查验岗位共对有症状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554人次,现场快速筛查75人次,病样送实验室检测50批次,检出确诊阳性病例18例。先后确诊了全国系统首例甲型H1N1并甲型H3N2双重流感病毒感染病例,上海口岸首例手足口病病例、恶性疟疾、甲型肝炎病例、登革热病例……
采送样本的次数多了,疑似病人的筛查率高了,确诊病例数和种类也大幅增多。2013年以来,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以提高传染病筛查率为突破口,反守为攻,主动出招,卫生检疫查验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快速出招
“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早应对是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的黄金法则。”旅检处处长万明伟说。随着国际间交往愈加便利和频繁,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疫情发生后,如果等待国家质检总局、上海检验检疫局文件通知层层下发、级级部署后再实施防控措施,就有可能丧失先机。
建立疫情预警系统,让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在防控战中占据了主动。一群80后医学专业骨干组成的疫情收集小组,按地区分为亚洲组、欧洲组、大洋洲组等不同小分队,敏锐地捕捉系统内疫情信息平台、新闻广播、门户网站、CDC、WHO等专业机构网站上公布的疫情信息,动态追踪最新进展,每1~2个月组织编译《世界疫情报告》。
4月1日,各媒体披露中国发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疫情收集小组第一时间联系分管领导。当日,在上海检验检疫局防控工作布置会召开前,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已经在出境检疫岗位增派人力、校验设备、加强医学巡查,各项防控措施全面铺开。他们组织编译的《世界疫情简报H7N9专题》也成为全局各处室指导防控工作的实用手册。
巧施合拳
以前,受试剂和检测设备的限制,检疫人员在现场对发现的疑似病例进行快速筛查,检测病原种类少、精确度低,常常陷入“发现得了确诊不了,采得了样检测不了”的困境。
为此,2012年12月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与保健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从样本检测、培训演练、科研技术、应急机制、医疗保健、健康宣教等各个方面完善了口岸卫生检疫与技术保障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今年1月起,保健中心的唐护士就成了机场检验检疫局的一名“专业外援”,粉红色的护士服在一片深蓝色的制服中格外显眼。
“小唐来了之后,我们采样的次数明显增多了,而且她采得又准又快,旅客不配合的情况反而减少了。我们还能随时和保健中心沟通,必要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定或者增加病原检测项目,确诊率明显提高了。”综合科冯洁科长说,两个生物送样箱替换用,碰上客流高峰时期,一天就要往返好几趟。
此外,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还利用党支部交流平台,与海关、安检党支部结对共建,以“携手共建铸国门”为理念,建立信息共享、联系协作等合作机制。
招招有力
1月22日,一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发热旅客被确诊为系统内首例发现的甲型H1N1并甲型H3N2双重流感病毒感染病例。
工作人员小陈介绍说,当时,旅客的发热和流感症状明显,采样送检后,确证为甲型H1N1流感。专业组根据掌握的最新疫情进行分析,旅客来自的地区处于流感流行季节,且主要为甲型H3N2流感流行的特点,于是及时联系保健中心,经讨论,紧急采购试剂进行甲型H3N2流感病毒检测。
回想起当时的检测过程,小陈感慨地说:“真是多亏了专业组。现在,我们遇到复杂的难以处置的病人和症状,都忘不了及时联系他们。他们一会诊,我们就更有信心,排查起来也更加有针对性了。”
小陈口中的出入境旅客检疫查验专业组,是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业务专业委员会下属的9个业务专业小组之一。自2009年成立以来,经过近5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了口岸卫生检疫查验的专家组、人才库,是医学排查的专业保障。专业组会诊制度使送样和确诊的比例大大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目前,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仍在扎扎实实练内功,不断探索提升口岸卫生检疫查验能力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