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高新区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正式通过国家标准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近几年来,南昌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为契机,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出了一批“南昌标准”。通过标准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把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标准,不仅提高了企业生产力,也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的做大做强。南昌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入驻南昌高新区的2500家企业孵化培育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其中,拥有中国名牌3个,江西名牌11个,南昌名牌25个,名牌总量达到39个。
标杆带动标准化成果 质和量共同提升
基于高新区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多、规模小、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为引导高新技术创新成果与标准化有效结合,南昌市质监局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开展几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数据显示,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129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占重点企业的90%,较示范前明显增长;省锅检院、省标准化研究院两家单位共承担3项国家标准科研项目;泰豪科技参与国际标准IEC60034-2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发电机组中的交流发电机》编制工作;恒大高新参与了国际标准ISO17834-2003《热喷涂-抗高温腐蚀和氧化保护涂层》转化工作;园区企业承担和参与了以标准为纽带的“南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盟”和“江西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6个国家级、7个省级和1个市级共14个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四特酒公司等6家企业承担全国(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泰豪三波等16家企业承担、参与全国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秘书处工作,占重点企业的61%;李渡烟花集团积极尝试承担国际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工作;积极推动出台了南昌市标准化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办法和标准化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实施办法,高新区已有105人取得标准化工程师职称,占全市总数的80%;在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机电、应用软件和生物医药产业创建20家示范企业,园区内基本建立了五大产业集群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与重点企业标准化工作机构协调的联动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管理平台、高新技术产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外向型企业贸易技术壁垒预警平台、标准化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推动出台在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设立“标准创新贡献奖”,并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2名。
经验推广全区企业 实现标准化生产转变
示范基地以实现产业增效、企业增收为切入点,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标准化工作经验推广到企业之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全区企业逐步实现了由习惯性生产向标准化生产的转变,由数量型工业向质量型工业的转变,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变,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企业标准水平明显提升。这几年来,通过大量标准化调查、帮扶、提升,进一步夯实了企业标准化基础工作,整个示范基地已基本形成了“标准出效益,效益促标准”的良性循环,成功实现全区生产企业国家、行业、地方及企业标准覆盖率、出口企业产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率、重点高新技术产品采标率、示范单位标准化体系建设率的四个100%。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示范基地始终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推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以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方向,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工作基本思路。作为自主创新的强大引擎,几年来,累计有15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实施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关联效应大、支撑产业升级的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了专利产品2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66项,申请国际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申请量300余项,列入国家级各类高新技术项目400余项,荣获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项目200余项。
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企业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达到70%以上,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的科技含量处于全国乃至国际领先地位。
几年来,标准已经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积蓄发展内力、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有效提高了高新技术产业抗击风险的能力,有力推动了南昌的高新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和各级各类标准化活动,企业的规模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链逐步完善,并发挥了集聚和辐射的巨大作用,为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