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合肥骆岗国际机场正式停运。5月30日,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从空中俯瞰,新桥机场宛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金色雄鹰。
上午8时,从新加坡飞来首架国际航班HU7936安全降落在新桥机场停机坪上。安徽检验检疫局合肥机场办事处检验检疫人员立即登机,顺利完成对航空器、旅客及携带物的检疫查验工作。这标志着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检验检疫工作重点,正式由转场转向业务工作。
新桥机场的先进设计理念,也影响了安徽检验检疫局的建设思路。之前,受骆岗机场各种因素制约,合肥机场办原办公大楼设施陈旧、面积狭小,缺乏必要的检验场所,与合肥机场客运和货运量的日益增长极不相符。
在新桥机场建设初期,合肥机场办积极参与论证和制订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取得了机场建设指挥部和口岸管理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到了检验检疫办公点和旅货检现场用房。同时,该办事处还积极争取省市政府资金支持,用于改造检验检疫用房,为转场后日常工作开展创造条件。如今,总建筑面积达2880平方米的检验检疫办公大楼已成为新桥机场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在航站楼国际通道内与检验检疫相关的各类查验、处置、应急、仓库等场所均已投入使用。
骆岗机场尚未停运时,合肥机场办就出现了人手紧缺的情况。启动转场工作后,该办面临着双线作战任务。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安徽检验检疫局党组决定立即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加入到转场工作中。同时,合肥机场办也制定了周密的转场工作方案,将各项工作分解步骤,责任到人,保障双线作战任务顺利完成。
合肥机场办专门派业务骨干赴昆明、南京、青岛、西安等机场学习,并举办各类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活动,还多次参加机场转场指挥部组织的新机场模拟运行演练,人员素质很快提高,增加了一批骨干力量。
合肥机场办采用“一机三屏”查验模式检疫查验出境旅客托运行李,增强了查验目标的准确性。在查验通道,随着两只检疫犬的亮相,人、机、犬“三位一体”查验模式逐渐发挥作用。此外,先进设备的安装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也为严格把关、防范疫病疫情、保障核生化安全和生物安全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新桥机场航站楼配套设施、食品生产经营及饮用水部门和驻场单位职工食堂建设过程中,合肥机场办把事前把关和事后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食品和饮用水新建项目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保证新建项目的布局等符合国家卫生要求。转场前3个月,该办还逐一核对了各经营户的位置、名称、装修进度等情况,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经营户及时办理“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保障口岸食品安全。
对于合肥机场办来说,这是新开始、新起点。合肥空港口岸是安徽省七个一类口岸之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部署,该口岸应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达标验收。目前,合肥机场办已经启动口岸达标验收相关工作,科学规划新机场出入境通道,更新红外测温仪、通道式放射性检测设备等先进查验设备,为顺利完成考核,切实维护国门安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