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品牌视点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跨国消费品牌:中国盈利不容易

  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公司TNS(中国)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仅有23%的跨国消费品牌在中国保持盈利,47%处于盈亏平衡状态,有望在两年内实现盈利的占17%;13%的企业需要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才能实现盈利。

  点评:不难看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跨国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方面,由于这些品牌的影响力尚未覆盖到更广大的地区;另一方面也因为建立起一个高效、低成本的分销体系非常困难。跨国企业必须为其进入中国细分市场选择一个最适合的营销模式,但要实现差异化的市场经营战略,无疑会增加成本。

  购买品牌:可能成企业拖累

  这是一个品牌至上的年代。看看并购了阿尔卡特手机事业部的TCL,再看看刚刚收购了IBM家用电脑部门的联想,再想想正在对西门子移动部门虎视眈眈的波导,阿尔卡特、IBM、西门子,一个又一个超级的名牌将绣球抛向中国。  

  点评:收购外资品牌本是好事,但有所得必有所失。中国企业在这些交易中所获得的一项重要资源就是全球驰名的品牌,但为了收购,TCL、联想和波导都几乎倾其所有,而出售品牌并非国际巨头们的惟一选择,而是利益权衡的最终结果。

  拯救钟表业:渠道差异市场细分


  大量便携式的电子产品,如手机、MP3等产品的出现,已经可以替代手表的记时功能,这些产业的出现,给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国内钟表业造成了打击。另一方面,国外品牌大举进攻也导致国产品牌的通路越来越窄、制造成本和销售费用越来越高、市场容量越来越小。

  点评:综合业内人士的观点认为,可以从市场渠道与国内消费能力的现状入手。进口大品牌的竞争焦点主要在一级城市,尚未建立品牌地位和资金实力的国产品牌不宜在一级城市恋战。二级城市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竞争激烈度也相对较低,采取品牌之路的企业可以避开竞争的锋芒和高额的竞争成本,集中资源,打造区域性优势,创造销售实惠。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01月0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