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也许这句话在过去是适用的,但在今天这个年代,观念都变了,大家都挤破脑袋,挖空心思的想成名,想成腕。道理明摆着,出名的猪卖价就是比你不出名的高。因此,为了使你的“猪肉”(欲打造的眼镜品牌)卖个好价钱,我们有必要坐下来探讨一下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问题。先来说一下,目前相当多的眼镜企业,在建立品牌知名度的误区,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说的太多
第一次在媒体上做广告,就想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出来,结果是等于什么也没讲,消费者什么也没听进去。
二、说的太少
第一次在媒体露面,就象你去见一个新朋友,为了让别人记住你,需要既递名片,又要自我介绍,甚至让朋友来帮着引见,最后还要再向人家强调一遍,以强化别人的记忆,但是,你却按常规的广告做法,只是在标板部分才出现产品名及眼镜企业LOGO,结果是消费者看了半天,都没看到你产品的名字,后果自然是,你无声地来,无声地去。
三、说的太精彩
精彩的故事自然吸引人,但是做广告不是讲故事,尤其是对于刚露脸的眼镜产品来讲,如果故事讲的太精彩,搞不好消费者把故事记住了,产品却给忽略了。最近看到一家刚打广告的某品牌,一口气拍了三条煽情广告,问题不在于煽情广告好不好,而是对不对的问题。人家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品牌,功能早已为人所熟悉,人家打煽情广告的目的是通过情感的诉求,来进一步拉近与目标受众的距离,从而建立情感区隔,但你作为新产品上来就走情感路线,就会很容易地忽略了眼镜企业的产品本身。
四、说的太平
出众的东西永远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大街上美女的回头率肯定要比老太太高。如果你的广告在创意上太大众化了,就很难从众多的广告中跳出来,别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诉说过几百次了,你还要再重复一遍?大家在采用的惯例都是情感诉求,你也来情感?别人叫卖,你也吆喝?
既然存在以上的误区,我们就要把握一下如何解决和避免的问题了。一个打响眼镜品牌知名度的广告,如何说的好,说的妙,说的呱呱叫,让别人都记住,我们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规律:
一、简单
你一定要明确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建立知名度,告诉人家你是谁,是做什么的,就足够了,也就是说首先要解决的是脸熟,不要奢望在广告里面表达太多的东西,让消费者连你有多少条生产线、工艺流程都记住,这些都是以后的问题,你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大声的喊出来——我来了!
二、直接
尽量的少绕弯子,一切创意都围绕眼镜产品爆破。例如,斯达舒上市的时候,巧妙地借助斯达舒的谐音“四大叔”来搞,虽然有点恶俗,戏弄之义,但却直接突出了品牌的名字,整个创意就是围绕名字展开,你说消费者能记不住这个四大叔么。同样的例子还有清嘴含片,“想知道亲嘴的味道吗?想哪儿去了,我说的是清嘴含片……”
三、出奇
要想让别人记住你,你就的动点心思,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美国家庭人寿保险公司(AFLAC)最初做了十多年的广告,但是几乎没有人记住这家公司,直到他们以鸭子的“呱!呱!”声做为创意的为止。这的确有点疯狂。当你大声地把AFLAC念出来的时候,听起来就好象鸭子叫,于是,他们大胆地把鸭子的呱呱声引入到创意中来,当别人在交谈时,总会有一只鸭子在旁边呱呱地乱插嘴。这个在一般人看来疯狂、幼稚、不合传统的广告,居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广告播出的六天之内,AFLAC网站的访问量比前一年的总数还多,销售额总共增长了55%,91%的美国人都知道了AFLAC,更有趣的是,其中的1/3不是说出AFLAC,而是象鸭子一样喊出来的,不仅如此,AFLAC鸭居然成了流行形象,大家总是时不时的喊出AFLAC,这相当于价值数亿元的免费广告。
自然这一切的取得,与AFLAC的决策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他知道他现在需要的就是知名度,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别人能够知道他公司的名字就行,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智,才促成了创意人的大胆。别人用美女,你就试着用秃男,别人说的时候,你就试着唱出来。最不合逻辑,就是广告的最符合逻辑,符合广告传播的逻辑。
四、眼镜产品为主角
广告不能为了创意而忽略产品,尤其是第一次亮相,更应该对眼镜产品进行充分的展示,把产品做为整个创意的主角,放大,当然这样说绝非象有的广告那样,只是让眼镜产品在屏幕上飞来飞去,而是巧妙地进行展示。
五、记忆点
人最容易被细节吸引和打动,在人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一些断章式的情节,也许某一部电影的具体内容你忘掉了,但是对里面的某个情节却记忆如新,比如《英雄本色》里面小马哥咬着火柴梗的情节,很多人对它过目不忘,这就是记忆点。一条广告播完了,你必须有一个细节,或画面或语言让消费者记住,农夫果园的“喝前摇一摇”就是记忆点方面非常好的例子。
六、多说两遍产品名
人是需要进行提醒记忆的,第一次和人家打交道,为了让别人记住你,你就要多喊两遍自己的名字,记住在30秒或者15秒的广告里,只出现一次眼镜品牌名字绝对是一个失误,你必须多喊两遍,消费者才可能听到,别怕重复,宁多勿少。
以上所说的建立眼镜品牌知名度的规律,只能帮到你尽量不犯或少犯错误,真正要打响一个眼镜品牌,最终还依赖于大创意的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