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4日,随着最后6台进口内燃机车检验完毕,青藏铁路公司进口成套设备的检验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2005年4月至今,青海检验检疫局克服重重困难,检验进口成套设备67批(次)、1215件(台),货值2.64亿美元,对外索赔68批次,索赔金额146.30万美元。
精细分工 团结协作
青海局组成专业技术和业务经验最强的检验检疫阵容,聘请技术专家,召开专题业务协调会,研究技术重点,制定检验方案、检验程序,明确职责,开辟专门的服务通道,指定业务骨干专门负责业务办理,跟踪服务,根据不同批次的商品种类、数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宣传,使企业进一步熟悉检验检疫的法律规定。经过多次沟通,双方达成共识,第一批进口的设备于2005年4月29日正式报检。此后,在青藏铁路公司的积极配合下,每一批进口设备均得到了有效监管,保证了青藏铁路的顺利通车和试运营安全。
党组重视 周密计划
青海局党组把做好青藏铁路公司进口成套设备的质量把关工作列为头等大事,多次召开党组会进行研究。
2006年1月16日,青海局主持召开了有西宁海关、青藏铁路公司、中国电气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等单位参加的“青藏铁路进口设备检验监管工作协调会”,成立了以主管局领导担任组长的“青藏铁路进口设备检验工作组”,制定了“支援青藏铁路建设的三项服务措施”,以《商检法》规定的五大法定检验目标为线索,识别了检验要素,查找了检验标准,购置了8万多元的尾气分析仪和烟度仪,培训了监测人员,与青藏铁路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制定了“青藏铁路公司进口设备检验监管工作方案”。
周志东局长要求集中全局优势力量,组织精干技术队伍,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克服高原气候恶劣、路程遥远、时间紧迫等困难,加强与青藏铁路公司等单位的配合协作,积极做好进口内燃机车及其配套设备的检验检疫工作。在检验监管过程中,党组成员12人次深入检测一线,了解情况、现场办公、解决问题。2006年7月11日,副局长米登发与机电处副处长张乃愚赴北京向国家质检总局汇报青藏铁路进口成套设备的检验监管情况,并在每批检验后形成专报及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甘于吃苦 乐于奉献
从2005年4月第一次施检到2007年3月最后一次施检,青海局先后派出48人(次)赴青藏线格-拉段进行现场检验。青藏铁路公司机务部何存立部长感慨地说,“我对青海检验检疫局高效率的工作很满意”。
2006年早春,第一批3台进口内燃机车从天津港运达格尔木,在高原恶劣气候下进行运行状况测试。
2006年4月1日23时,试验开始。检验人员乘特编NJ2-0003机车到海拔5000米“世界第一高隧”的风火山隧道口检验尾气排放。大气压力显示55.1千帕,只有平原地区(101.3千帕)的一半,氧气含量不到50%,氧分压只有10.87千帕,在低于人类生存的极限值11千帕的“生命禁区”,大家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一鼓作气,于4月2日零时15分完成了检验任务。检验期间,没有人敢吃一口东西,怕消耗掉体内存量不多的氧气;没有人敢合一次眼,怕睡去永不再醒来。
2006年9月2日~3日,青海局机电轻纺处副处长张乃愚参加了铁道部铁科院组织的对进口内燃机车进行的夏季试验,在人类生存的“禁区”——唐古拉无人值守车站连续工作了19个小时。
领导关心 完成任务
2006年9月、10月,国家质检总局分别派出工作组,亲临青藏线检查指导工作,所撰写的情况报告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家质检总局李长江局长、李传卿书记及相关领导的亲自批示,并拨专款用于改善检测一线的专用仪器、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2006年9月3日~12日,时值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之际,国家质检总局派出以检验监管司机电处副处长李文涛为组长、湖南检验检疫局和青海局相关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首次赴青藏铁路公司对首批18台进口内燃机车及有关设备的检验监管、质量安全、运行状况等进行检查调研。
2006年9月8日,工作组结束在西宁青藏铁路公司和西宁机务段格尔木车间现场检查调研后,踏上青藏铁路的格拉段,穿过可可西里,翻越唐古拉山口直驱西藏,进行跟车检查调研。
2006年10月30日~11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再次派工作组赴青海对青藏铁路进口成套设备检验监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工作组由检验监管司机电处处长刘世远带队,成员有湖南检验检疫局、湖北检验检疫局、广州检验检疫局和北方交通大学各1名专家。他们先后两次召开有铁道部领导、青藏铁路公司领导和相关人员、青海局领导和检验人员、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销售代表和现场技术服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就青藏铁路进口成套设备检验监管工作进行了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