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西渭南大荔县小荀村,柏油铺成的乡村路两边是一栋接一栋的小楼。村民马德孝站在2003年就已经竖起的“国家优质冬枣标准化管理示范点”的牌子前,告诉记者,这中间有他0.4公顷地,从2000年开始栽培冬枣到2001年受益;从单产收入2000元,到2006年15000元,现在年收入近10万元。作为示范户,他不仅参与标准起草,还推广经验。靠标准化种植,让大伙儿富了起来!
记者在马德孝家看到,除了普通家电,还有电子琴、空调,还特别设立了卡拉OK室。
像他这样富裕的农户,在大荔已有很多。
可以前的大荔并非这样,棉花、小麦是主要农作物,枣、黄花菜等30余种经济作物也是农民生活的来源,但长期靠经验种植、分散的种植方式无法改变农民贫困的现状。
走农业标准化之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必由之路。大荔成为全国最早开始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县之一。1996年,申报全国首批小麦标准化生产国家示范区项目,到1998验收, 近4万公顷小麦单产水平较项目实施前提高7.2%,示范区新增产值3500万元,人均增收23.7元。
受标准化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影响,从那时起,县委、县政府决定主导产业全面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确定红枣、果业、大棚设施、畜牧为四大支柱产业,成立各自专业局。县政府召开专项会议部署农业标准化工作,以县政府名义成立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该县质量技监局。
该县质量技监局围绕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与农业部门以及各专业局等政府相关部门配合,以申报标准化示范项目为带动,制定项目建设规划、进度计划;签订县、乡、村标准化目标责任书;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推广队伍,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实施标准示范典型户表彰奖励等办法,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推进。
2001年,大荔承担国家红枣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4年验收。2005年,承担国家大棚哈密瓜标准化示范项目。示范结果,2004年红枣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验收时,增产28.6%,商品率提高10%,新增产值960万元,示范户人均增收45.4万元,惠及58个行政村、6万农户。
全国最大、唯一的大棚哈密瓜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双泉镇东一村。村民邱影坡靠2.7公顷哈密瓜标准化示范基地,去年四口之家总收入超过10万元。村长薛福田说,村上350户、近270公顷哈密瓜,每户年均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十几万元的不在少数。
在示范作用的影响下,当地农户素质普遍提高,建立50个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00多个民间农业协会,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在县质量技监局组织专家开展的标准化进农户活动中,一次就能吸引临近几个村上百、甚至近千农户。农民和专家、学者以及质量技监等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成了标准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制定者。到现在,已经有80余个标准化示范户受到县标准化领导小组的表彰奖励。包括大荔红枣标准综合体在内,大荔已经有了近30个经济作物种植标准或技术操作规范,有的成为省、市地方标准。
受农业标准化示范作用的影响,大荔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打开了国际市场。红枣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第二年,冬枣出口到泰国,并与泰国两家公司签订出口协议。
农产品质量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促进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形成,采取“农户+基地+企业”的模式,一批食品龙头企业纷纷兴办。县质量技监局又在帮助企业,依靠标准走正规化发展之路。
朱晓刚,飞龙公司董事长。据他说,企业以枣为原料加工蜜枣,在县质量技监局指导帮助下,制定产品生产标准,严格按照QS准入要求,规范生产行为,现在两个产品获得准入证,产品打入包括北京在内的大城市。
目前,该县已有32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免检产品生产企业———八鱼油脂被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受益于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农民的口袋也更鼓了。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1亿元,大荔县63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较2000年分别增长54%和45%。大荔县也成为陕西省靠标准化示范项目带动农户致富的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