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厦门,看到最多的是绿色植物。走进海沧,听到最多的是人们对“牛皮之父”的夸赞。
“他是个老‘动植检’,也是个‘活字典’,业务上有啥事不明白问他就成!”“他经常在隔离场与牛同居,一住就是三四十天。”“他抓的虫比吃的饭还多,有他在身边,检疫工作最踏实!”
“他是谁?”
福建厦门检验检疫局宣传科科长林法戴笑笑说:“他叫郑征,是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疫科副调研员。我带你们去他的‘据点’!”
路上,林法戴说,海沧保税港区进境动物皮张和毛类检验检疫专用场,可以为进口皮张提供检疫、卫生处理、存放和污水处理等一条龙服务,是福建省首个进境皮毛专用查验场。
车行半个多小时,来到专用场。还没靠近集装箱,传来的恶臭就让人难以忍受。屏住呼吸走上前,只见集装箱里层层堆满了盐渍生皮,里面蝇虫飞舞。一名检疫人员把捕虫网伸进集装箱里快速挥动着,另一名检疫人员记录着相关信息。
林法戴指着戴着口罩核对数据的检疫人员说:“这就是你要找的人,郑征。捕虫的是该科副科长杨立国。”
杨立国简单地打了个招呼后,抓着捕虫袋走到一边,把里面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进样品袋。
“这是做什么?”
“采集样品。”郑征平静的语音里略带着嘶哑,“这些样品要送去检测,才能确定有没有携带高致病菌。等收集完样品还要对集装箱进行熏蒸处理。下午还有十几个集装箱要运过来。”看着眼前这一排排集装箱,估计一个集装箱里少说也有上万只蛹,而从海沧入境的皮张每个月就将近1000个集装箱。这些蛹随时都能破壳而出,化身为变化多端的“妖怪”,不敢想它们一旦逃脱,将会给当地的生态和市民带来多大的影响。
据郑征介绍,以前货物存放地点分散,检疫人员每天都要在多个堆场、码头奔波,追着货物跑。“现在不同了,这个专用场启用后,我们全科5个人每天轮流驻点,随到随检,工作效率大提速。”郑征的语气中露出兴奋。
在厦门口岸一线,有许多这样的“降魔者”,他们戴着口罩,眼神里充满坚定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