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安徽省马鞍山市质监局凭江临风好扬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安徽省马鞍山市质监局紧贴地方主导和特色产业,围绕钢铁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高端质检技术平台,提高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钢铁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打造铁基新材料基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钢铁中心)于2007年11月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立。钢铁中心建设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预算内投资330万元,安徽省政府将该项目列入“861”计划和省重点工程,投资1000万元,马鞍山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提供50亩土地,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钢铁中心建设领导小组。2008年10月26日,钢铁中心在市开发区开工建设。

  为确保建设顺利,尽早投入运行,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采取了基本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同步进行的方式。一方面加快建设进度,倒排工期,错位施工。另一方面与安徽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检测能力,提高人才专业技术水平。近三年共计培养高级工程师1名,引进金属材料、化学等专业硕士生6名,本科生6名,无损检测领域持证技术人员3名。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达到87.5%,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达到66.7%。

  2010年5月,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首次通过国家认监委和认可委专家组现场评审,同年7月获CNAS认可证书,取得实验室认可/授权产品75个、参数63个。8月获得国家认监委授权,正式以国家级中心名义对外开展工作。2012年6月,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启动实验室整体搬迁工作,并完成所有仪器设备安装调试、检定及校准任务。同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现场考核验收。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为此发来贺信,特向市质监局和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并要求钢铁中心以此为新起点,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立足当地,服务全省,放眼全国,接轨国际,紧紧围绕国家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特别是马鞍山市“十二五”铁基新材料产业规划,进一步引进和培养人才,提升检测能力和科研水平,打造好这一“国字号”公共技术平台,发挥中心“政府公共实验室、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自主创新研发基地和经济发展技术支撑”的作用,为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打响“国字号”  建国际水准技术服务平台

  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国家级质检中心,是国家级法定的质量检验机构。全国仅两家,北有河北唐山、南有安徽马鞍山。

  2010年8月,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签订国际互认联合标识使用协议,按照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及议定书实施注册,受到中国《商标法》保护,可在中国、亚太地区使用;2012年11月,与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国际排名前三、国际知名技术机构——德国汉德技术监督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签订互认协议、检测结果及报告实现互认,可在欧盟国家使用。

  马鞍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陈镇介绍,该中心作为法定的质量检验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事业单位。集政府公共实验室、经济发展技术保障支撑、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自主创新研发基地于一体,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立足安徽、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接轨世界。钢铁中心将紧紧围绕国家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和马鞍山市“十二五”铁基新材料产业规划,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转型发展,做政府管理质量的抓手,企业技术创新的帮手。

  2011年11月4日,安徽省钢铁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中心。作为秘书处单位,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承办了省钢铁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揭牌仪式及第一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目前,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国内、国外最先进标准进行检验的项目有20项;近三年参与国内外同类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与国际知名检测机构的实验室间比对工作20余次(金属洛氏、维氏硬度测试、金属材料冲击试验、低合金钢中化学成分分析、不锈钢中化学成分分析5次国际比对),均获得满意结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提升“真功夫” 为重点工程建设竭智尽力

  2011年3月,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投标国家重点工程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MQ-JC03合同段钢结构无损探伤检测,在国内十一家知名检测机构投标竞标中脱颖而出,一举成功中标。这是安徽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首次遵循市场规律、参与市场竞争、承担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第三方监督检验任务,是安徽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一个里程碑的标志。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是继铜陵、芜湖、安庆长江大桥建成后长江安徽段修建的第4座跨江大桥,大桥桥型新颖,技术含量高,大桥主跨跨度突破千米,位列世界同类桥型第一;主缆长度突破3000米,钢混叠合塔规模为世界第一。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级第三方公正性实验室的优势,按照建设施工模式、技术要求和特色,主动向业主承诺“随叫随到,贴身服务”。成立了大桥检测项目组,进入现场驻扎,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跟踪施工进度。累计检测焊缝4234条、长度超万米,有力保障了长江公路大桥的质量安全。钢铁中心职工张久峰同志被大桥现场指挥部评为优秀检测工程师。

  把握“话语权” 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家门口检测,不要跑远路不说,交流多了,企业成本还大大节约了,太方便了。”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质量部专职送检员拿到几天前送来的七块钢板常规指标检测报告时,不由得发出了感慨。华菱公司从被动地对出现问题的失效件进行检测,到现在主动地对零部件在上车前进行检测,防患于未然,使企业主动把握“话语权”,达到了钢铁中心公共平台应发挥的作用,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帮手。据了解,过去,华菱汽车销售后,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零部件损坏时,将损坏的失效件送中心检测,对材料质量、加工工艺、组装、使用环境、人为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损坏的原因。现在,零部件在上车前进行检测,科学地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改进的依据,为进货质量把关。

  据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介绍,过去,马鞍山市钢铁、机械制造、汽车等行业的相关检测基本上要到唐山、上海、北京、武汉等地,送检产品时跑一趟、拿检报告时跑一趟,检测周期至少一个月。现在家门口检测,3至6天就能办结。2012年,中心为马鞍山市检测产品2000余组,其中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二级企业检测200组、钢铁行业500组、汽车43组,据估算,仅外出送检的差旅费就为全市企业节约400万元。

  找准“切入点”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非常感谢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多方面、多角度、全面分析、确认了螺栓开裂原因,为我们提供了控制产品质量的指导,快速、准确、高效的服务,让我们非常满意。”这是不久前,南京宝日钢丝制品有限公司质量部长发给钢铁中心电子邮件中的一段话。南京宝日钢丝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企业在对冷镦钢丝加工制造六角头螺栓时,遇到总是开裂的问题。企业自身多次试验总找不出原因,慕名来到钢铁中心,要求对开裂原因进行技术检测、分析,找出原因。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物理分析室经过技术检测,很快找出开裂的原因,并提供了翔实的报告。企业按照报告再生产时,开裂问题迎刃而解、顺利生产。

  世界五百强企业圣戈班,在我国生产铸铁管道的有马鞍山、徐州两家企业。应圣戈班要求,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别按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承接其铸铁管道质量检测工作。由于其检测的特殊性,检测工作分为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两部分。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人员不辞辛苦地奔波于现场、实验室,为企业产品质量把好检测关。日前,广东青洲水泥(云浮)有限公司,寄送磨球29组,采取先付检测费后检测的方式,委托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质量检测,并一再说明看重的就是该中心的“国字号”,非常信任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分析。华菱公司、青洲水泥公司只是来自全国各地众多送检企业的代表。目前,钢铁中心已承担来自湖北、广东、江苏、江西、浙江等来自华东地区政府、企业的检测工作。为打响南有安徽马鞍山这一品牌不懈努力。

  今后,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紧紧围绕国家钢铁行业发展规划和马鞍山市“十二五”铁基新材料产业规划,搭建高层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继续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加大检测设备投入,细化科研合作方案,组建相关国家标准分专业委员会或工作组,积极参与风力发电用钢、石化及管线用钢、汽车用钢、高效建筑用钢、节能减排及综合利用等国家新型战略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依托“政府公共实验室、经济发展技术保障支撑、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自主创新研发基地”载体,充分发挥检验检测、科技研发、服务企业、标准制订等四大功能,努力把钢铁中心建成“立足安徽、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接轨世界”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作者:钱杨武 许佳 李辉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