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连市的大小超市,随处可见伊利、蒙牛、辉山以及大连的三寰牛奶等主要品牌的牛奶,而一些杂牌军却找不到踪影。之前还能在夹缝中分出一杯羹的杂牌军牛奶品牌突然蒸发,这背后的力量从何而来?
杂牌军连“夹缝”也没了
近日,记者在走访了该市大小的超市,除了几个知名品牌的牛奶外,再见不到以往的杂牌军。不仅在大超市,即便一些小的食杂店里也都是主打品牌的牛奶。在北石道街一家小商店里,一位姓李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去年还有一些小品牌的牛奶供应商来供货,因为利润稍大一些,他们也卖过这样的牛奶,但今年年初开始,这些牛奶供应商就渐渐少了,到现在就不来了,但不知道原因。
小品牌的一些牛奶销声匿迹的原因就是《奶牛场卫生规范》的正式实施。据了解,该规定对奶牛场的环境与设施、动物卫生条件、奶牛引进要求、饲养卫生、饲养管理、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卫生、挤奶卫生、鲜奶盛装、贮藏及运输的卫生、免疫与消毒检测都做了具体要求,适用于所有奶牛饲养场及其饲养的奶牛。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说之前一些小品牌的牛奶还可以在夹缝中获得一线生机的话,那么新的《规范》就让它们连夹缝也没有了。
奶牛隔离45天才“上岗”
近年来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不断增多,牛奶的质量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奶牛场卫生规范》标准的修订,加强了牛奶在生产环节上的卫生管理。
据大连市标准化信息中心标准化专家介绍,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内容更加细化、科学,强化了卫生饲养和防疫检查管理,从源头上降低了牛奶被污染的可能性,确保了食品安全。例如,今后奶牛场必须取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核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从事奶牛的生产与经营;奶牛引进须经法定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在引进前和到达后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引进的奶牛应隔离45天,经观察无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饲草应干净无杂质,严禁从疫区调运;有条件的应对饲草进行无公害消毒;饲料中禁止饲喂反刍动物源性肉骨粉;兽药使用和饮水卫生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奶牛场每年应接受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定期检测,对病牛及其产品予以处理;奶牛场应逐头建立奶牛健康档案,记录奶牛健康状况、免疫情况等。
企业面临“大考”
《奶牛场卫生规范》标准的出台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喜讯,牛奶的卫生质量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市标准化信息中心的专家同时指出,新标准也大大提高了牛奶生产企业的经营门槛,这对于一些生产条件薄弱的奶牛饲养户来说,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将更加严峻。大连牛奶生产厂为数不少,其中部分厂商凭借着明显的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创出了品牌,成为大连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本地牛奶生产厂一方面应积极利用区位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新标准,从生产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大连市标准化信息中心提醒相关企业,尽快做好过渡和调整,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