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请您谈一谈对“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之路”是怎样理解的?
徐华良:坚定走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之路,是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在今年1月8日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的,成为支树平局长工作报告的标题和灵魂。十八大报告突出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地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总局党组提出,要坚定走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之路的自信,我以为,这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真正理解和把握,是整个质检系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最好体现。
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之路,不是空泛的,而是实在的、科学的,上联国体国情,下接质检实际,是我们全系统经过多年探索走出来的。质检工作的法律法规、工作机制、技术体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凭技术执法,以数据说话等等,都是“特色之路”的应有之义,共同支撑和形成特色之路的路基。
记者:您觉得陕西检验检疫局应当如何探索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之路?
徐华良:走好特色之路,探索特色之路,是总局党组提出的一个大命题,也是需要全系统共同实践的一个大课题。作为陕西检验检疫局来讲,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中国特色”,也有“陕西特点”。
首先,从大的背景来看。陕西地处内陆,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整体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尚不发达,外贸占GDP比重较低。把陕西检验检疫局放在全国检验检疫层面上来考量,我们不大、不强、不全,差距何其大!2012年9月支树平局长送我来陕西,提出“建设西部强局”的要求,也是把我们定位在“西部”。古人讲: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要充分认识省情、局情,头脑清楚,找准定位,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努力走在西部局前列,努力在我们所擅长的领域搞出自己的特色,努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西部强局。
第二,从陕西优势来看。陕西省的GDP总值已突破1万亿大关,步入中等发达省份,陕西省委省政府致力于推进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蓄势待发。陕西集中了一大批高新科技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是外贸发展的潜力所在。西安有许多知名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技术在全国占有优势。作为一个技术执法部门,这些资源对我们很重要。检验检疫部门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长远的发展,技术手段和检测能力的家底必须要打好,而我们有着科技质检建设得天独厚的外在条件。
第三,从陕西检验检疫自身来看。陕西检验检疫局在历任班子的领导下,干事创业,努力拼搏,成绩有目共睹。在陕西经济社会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现有条件下,陕西检验检疫局也还存在着底子较薄、实力较弱的情况,目前技术检测中心、国际旅行保健中心的发展就受到制约。陕西历史久远,五千年文明的积淀非常厚重,特别有代表性的是关中文化,自然条件好,自我优越感强,“出去的必回来,来到的都扎根”。但优越感有时也滋生自满情绪,束缚手脚。因此,在陕西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认同历史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要求大家继往开来,兼容并蓄,卸掉包袱,轻装前进。
记者:请您讲一讲下一步的打算,特别是在探索特色之路方面,您觉得要怎么来做。
徐华良:探索特色之路,各地都在做,情况不一样。但不管探索什么内涵、什么外延的路,精神状态都很重要,凝心聚力都很重要。“五一”节前,我们专门拿出两天时间,开了一个很实在的务虚会,就是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为“走好特色之路,建设西部强局”奠定思想基础。在这个会上,党组号召要讲学习、讲聚力、讲管理,强调带好队伍、培养人才、夯实基础。我们要融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方面,以有为求有位,另一方面,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特别强调,要在严格把关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多出有效、管用的办法,为外贸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我一直强调,外贸强,则检验检疫强,外贸弱,检验检疫就弱,这也是检验检疫工作的一个特色。检验检疫部门与外贸企业的关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