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市淌湖二村的“曾记卤味坊”阵阵飘香,宽敞的生产车间窗明几净,通风装置、冷储设备等一应俱全,成为目前当地第一家提档升级、卫生达标的样板食品小作坊。
一个月前,这家在住宅小区里非法经营的卤制品小作坊,由于污水横流、噪音扰民、煤气罐乱放等问题,引起周围居民的强烈反感。在这次全市食品小作坊整治工作中,经过街道社区的共同联合排查,这家小作坊既无营业执照,又无员工健康证,应予以取缔。
据了解,自3月份以来,武汉市江岸区16个街道办事处和160个社区,划分责任区,签订责任书,配合质监部门对食品小作坊展开了摸排核查和登记建档,相继查明各类食品小作坊192家。其中,有74家属于无证经营的“黑作坊”。
随后,这74家无证经营的小作坊业主,被请到武汉市质监局江岸分局召开专门会议。按照“着眼长效、疏堵结合”的原则,质监部门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了法规、政策教育。该质监分局负责人表示,对于有条件整改的小作坊,可以提供服务和指导,帮助其规范经营,并将其树为提档升级、规范经营的样板。
“曾记卤味坊”业主邹杰带头响应质监部门的整改提议,提出重新选址、提档升级的想法。于是,质监部门指派专人,从生产环境、厂房设置、加工工艺等方面,帮助选厂址、定方案、搞整改。一月后,改建一新的新厂达到了卫生条件,取得了营业执照,还被树为样板食品小作坊。
过去,违规经营的小作坊业主对整治工作抱有抵触情绪,每逢执法检查不是“捉迷藏”就是“闭门羹”。现在,看到同行们开始提档升级、规范经营,不少小作坊业主主动找到质监部门,请求给予帮助指导。
余利美兄弟豆制品作坊也是一家无证经营的“黑作坊”。原来的卫生状况是厂房潮湿阴暗,在地下摊放食品,用化工原料桶当生产容器。通过提档升级的整改,如今这家小作坊铺砌了地砖、墙砖,安装了不锈钢摊铺架和排气扇,添置了食品级生产容器,现已通过达标审查。
面对新动向,武汉市质监局江岸分局制定了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的双向申请制度,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小作坊,须取得街道和社区同意后进行提档升级。同时,他们对卤制品、豆制品、酱制品、米面加工、油炸炒货等小作坊,分类树立样板食品小作坊。
奖励提档升级、引导规范经营的做法,得到武汉市江岸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区财政拨出专款对6类提档升级的样板食品小作坊进行奖励,奖金为2000元到4000元。武汉市质监局已经组织现场经验交流会,全面推行食品小作坊整治的提档升级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