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是一个口岸城市,拥有国家正式对外开放一类口岸15个,海陆空铁口岸齐全,年出入境旅客人数占全国50%,车辆进出境数量占全国的七成以上。1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考察深圳检验检疫局,提出“发挥传统优势,建设一流口岸”的要求。深圳检验检疫局迅速贯彻落实,按照布局最合理、仪器设备最先进、科技含量最高、运行机制最有效、服务态度最好“五个最”的标准,打造全国一流口岸、最安全口岸和最畅顺口岸。本报从今天起,刊载“发挥传统优势,建设一流口岸”系列报道,透过深圳检验检疫局创建一流口岸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全面反映深圳检验检疫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风采。
从1911年广九铁路通车开始,深圳罗湖口岸已经走过了100多个春秋。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陆路旅检口岸,每年的出入境人数多达9500万人次,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年均截获各类违规入境物达5万余批次。
2013年以来,深圳罗湖检验检疫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发挥传统优势,建设一流口岸”的要求,在深圳检验检疫局的领导下,奋发有为,不断提振队伍士气、强化服务职能、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科技强检,百年口岸重现蓬勃生机。
“小图纸”描绘新蓝图
“10.8米。”在罗湖口岸现场,一群工作人员一边仔细测量检验检疫办公场地的尺寸,一边认真记录、画图。这是罗湖检验检疫局建立的工作组,正在对口岸办公用地面积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摸底。
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已使用了近30年,狭小的执法场地早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检验检疫业务需求。为改善场地环境,罗湖检验检疫局党组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了“提质量、增数量”的目标,即:提升现有办公用地的利用率、增加可使用空间。
随后,制定方案、场地测量、需求调查、装修改造……该局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在深圳检验检疫局的支持下,罗湖检验检疫局在口岸附近生活区加紧建设一处后勤保障基地,通过整合现有场地资源,增设包括疫情应急准备室、疫情防护消洗室、动植物样品预处理室、标本制作室等功能用房,大大提升了口岸核心能力。
“小箱子”彰显新服务
“请在入境前检查您的行李,把违禁物品投进这个箱子。”检验检疫人员站在“检疫物品投弃箱”旁,微笑地提醒旅客。
2月开始,罗湖口岸出境大厅出现了两个蓝色的“检疫物品投弃箱”,箱体上方贴着禁止携带检疫物宣传海报。看到这醒目的海报,不少旅客会自觉地将携带的违禁物品放入投弃箱。一些旅客在入境前,会主动向旁边的工作人员咨询,询问检验检疫相关法律。
“设置了这小箱子后,旅客对我们的了解多了,理解也多了,执法纷争明显少了。”罗湖检验检疫局旅检一科科长沈楚汉说。
小小的箱子是个小小的缩影。在创建一流口岸进程中,罗湖检验检疫局致力于将优质服务融入严格执法中来,寻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拉近检验检疫部门与群众的距离,如组建“罗湖桥义工队”,开展节假日募捐、义诊、义卖;派发便民信息卡,为入境旅客提供服务指南;发挥专业优势,为旅客提供紧急医疗救助等,都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对暗号”创立新机制
“国检,这包有龙虾、燕窝!”“海关,查到红酒、手机!”这样像接头暗号一样的对话时常出现在罗湖口岸关检同台查验现场。
近年来,深圳关检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口岸通关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深圳检验检疫局和深圳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大框架下,罗湖检验检疫局除了做好“规定动作”,还与口岸联检单位协同配合,漂亮地完成了不少“自选动作”。
近年来,罗湖检验检疫局连续查获大量“水客”携带入境的高价值海产品,由于违法成本极低,“水客”团伙的行为越发猖獗。为此,罗湖关检部门多次联合调研,深入探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合作机制:被检验检疫部门查出携带海产品入境的旅客,将由海关进行违规携带记录验证,一旦证实其违规携带海产品的总价值超过限额,将被立即移交海关缉私部门处理。在这一机制作用下,罗湖检验检疫局截获的海产品数量大幅下降,由原先日均近1.2吨下降到目前的0.04吨,关检合作成效显著。
此外,在打击违规物品入境、防控传染病疫情、紧急救治伤病旅客、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罗湖检验检疫局也与口岸各联检单位建立起多项合作机制,发挥了强大的合力作用。
“高科技”凸显新保障
“该系统运行后,将实现对口岸出入境人员、行包核与核辐射有害因子实时定位跟踪监控。在核应急事故发生时,能更快速地消除核辐射,确保口岸安全。”罗湖检验检疫局业务研讨会正在讨论研发的“放射性物质定位系统”。
自2011年日本核辐射事件发生后,口岸核安全问题一直牵动着检验检疫人的神经。罗湖口岸日均人流量达26万人次,一旦出现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而目前使用的核辐射监测门根本无法满足巨量客流“全检测”的要求。为此,罗湖检验检疫局不断加强口岸核辐射应急处置新模式的研究,提升应急处置的科技含量。
2013年开始,罗湖检验检疫局与清华大学医学影像中心合作,研发“放射性物质定位系统”。罗湖检验检疫局派出多名技术骨干,参与该项目的设计,为了实现对放射性物质的快速定位跟踪和核素种类识别、节省口岸核辐射应急反应时间等,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合理化建议。目前该项目设计方案已确定,并申报国家质检总局科研立项,准备进入运行试验。
“等这套系统投入使用,罗湖口岸核辐射应急处置就更有保障了,距离一流口岸的目标也更近了。”参与该项目的何工说。在罗湖桥畔,百年口岸展新颜,检验检疫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实现创建一流口岸的目标不断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