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县茭湖乡监控站站长 谢家发:控制化肥农药进入我们茭湖之所以把化肥农药挡在门外,是因为当地从1999年开始发展有机农业,而它的一个“硬杠杠”就是禁止使用化肥农药,这让种了多年水稻的村民很难接受,为这事,他们没少和监控站红过脸,戴宗成就是其中一个。
江西省万载县茭湖乡东江村农民 戴宗成:当时考虑到不放化肥农药是不会有收成的。
面对老戴的担忧,政府建起了示范园,1 斤有机稻的收益能顶 2 斤普通稻,这下老戴动心了。紧接着,万载投入 1000 多万元,培训技术、补贴有机肥、建起服务监控队,一系列推广新标准的举措相继展开。但要让它“扎根”分散的千家万户,仅靠政府还是力不从心。
江西省万载县有机农业领导小组组长 陈晓平:因为我们政府监控(服务)队伍不足60个人,但是面对的农户是7000多户35000人。
政府“有形的手”解决不了,就借市场“无形的手”来解决。万载先后引进13家龙头企业,与农民签下订单。不过,戴宗成发现,自家的 15 亩订单收购价格虽翻了一倍,但检测的门槛也高了。
深圳市乾诚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袁勇:我们公司还下派了两个技术人员,去负责监控他们,如果质量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我们就不收。
前年就有一批出口欧洲的有机农产品因为不达标被对方索赔20万,70多户农民半年的收入都打了水漂。有了切肤之痛,农民组成自己的协会,在抓标准的同时实行十户联保。
江西省万载县仙源乡有机农业协会副会长 袁德康:在哪一块出现问题,它整个这一片都要受到影响,所以我们互相会制约
政府、企业、协会三方合力,8 年时间,万载县发展成为江南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9 个品种拿到了国际通行证。如今,村头关卡的冲突也少多了。
江西省万载县茭湖乡监控站站长 谢家发:现在好多农民都自觉了,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