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年末,彩电业在新一轮攻势中再次达到高潮。高清电视成为今年彩电市场的一道风景。在高 清背后透出的是难以掩盖的国内彩电业积聚多年的深层矛盾。
回顾2004年,有两个关键词——合资合作、反倾销勾勒出了这一年中彩电业的主线。
市场换技术有潜在危机
在合资合作的这条主线下,2004年国内彩电企业与跨国公司频频牵手为中国彩电业带来了20年来的第二次高潮。
长虹、TCL、康佳、创维、上广电、京东方等国内企业与微软、TI、汤姆逊、爱普生、Genesis等在全球数字电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建立合作实验室,为国内彩电业的再次腾飞夯实技术根基。由此,可以看出此轮联姻显现了国内彩电企业对技术的渴求。
与20年前的国内企业与日本企业的全面合作引进相比,此次合作国内彩电企业显然对合作对象有了更高的要求,尽管依然没有摆脱市场换技术的模式,但此次与上次有了本质的区别。这一次的市场换技术,是在中国企业掌握了更多的市场资源的基础上,欲获得上游技术的支持,不再是简单的制造技术的再造,完成新一轮的产业链的整合。
随着数字技术为全球彩电业带来的产业变革,全球彩电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技术的应用,泛电视概念成为这轮波及全球彩电业革命的根源,特别是IT巨头的参与,娱乐电视对传统电视制造业的冲击,打破了过去以日本企业为主导的彩电市场结构。
在此背景下,中国彩电业选择新的合作伙伴成为必然,而选择掌握上游技术优势的伙伴合作成为首选。
在已经到来的数字电视时代,中国彩电业在芯片、光学器件、音频标准、视频标准等多方面的缺失,成为制约整个行业竞争力提升的掣肘因素。
具备了制造优势的中国彩电业,要想在全球彩电业新一轮整合和产业资源再分配过程中拥有话语权,选择更强势的上游企业建立一种新的基于“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微软、TI等无疑成为最佳选择。这些企业全是上游方案和技术的提供商,在终端产品上不会与中国彩电发生市场冲突,而中国彩电业庞大的制造优势为这些企业技术方案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需求,这也是国内彩电业新一轮合资合作将在市场上形成双赢的基础。对国内彩电业来说,消化、吸收成为新一轮合资合作后的最大问题。否则新一轮的市场换技术对中国彩电业将构成更加严重的技术依赖性。谁也不会忘记,1台索尼彩电的利润等于50台国产彩电的利润。这再次让人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彩电出口遭遇更高门槛
国内彩电企业今年频频遭遇反倾销。尽管有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彩电企业的出口呈增长状态,但反倾销将成为今后数年内国内彩电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虽然媒体评论称中国彩电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国内彩电业在国际市场的不利地位。
国内彩电企业频遭反倾销,根本原因在于将国内市场惯用的价格策略复制到国际市场,营销手段缺少创新。
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国内彩电企业没有长期战略。随着全球彩电产业链的调整,产品需求逐步呈现高端化,在这种潮流下是品牌固化对原有渠道的影响,而在这方面一直是国内彩电企业的软肋。大量依靠低价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同时忽视产品质量的短视行为,成为彩电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硬伤。
据相关的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彩电出口约达2380万台,高端电视产品的出口数量仅仅占到2%。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根本原因依然是产品策略的问题。
而最近的一则消息显示,中国高端彩电在欧盟市场将被设置价格门槛。在国际市场高端产品需求日益扩大的时候,对中国高端彩电设置价格门槛,同样源于中国彩电的价格策略。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彩电在进军国际市场时,没有制定针对国际市场的品牌、渠道、产品等方面相应的整体策略,致使失去了建立品牌形象的最佳时机。
而在国内彩电出口政策的扶持方面,国家采取的出口退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企业实施低价竞争的市场策略。
对中国彩电企业来说,走出去显然是今后生存的根本,因为国内市场需求的平缓增长局面和巨大过剩的产能矛盾,逼着中国彩电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如何走出去是中国彩电企业明年乃至今后必须面对的一道国际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