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贵州凤冈县茶叶产区坚守食品安全措施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通过欧盟414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食品安全指标的检测,贵州省主要茶产区凤冈县的一批茶叶继2012年顺利出口到德国后,2013年又将向欧洲多个国家出口3万公斤茶叶。

  连日来,记者在凤冈县茶区采访了解到,通过欧盟414项检测的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和质监部门对确保茶叶质量安全近乎苛刻的措施,让茶农逐步树立起了着眼长远的质量意识。

  贵州省凤冈县是重点产茶县,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富锌富硒有机茶生产基地,茶园面积2.35万公顷。2012年全县茶产量1.5万吨,产值达到9亿元。

  蒙蒙细雨中,永安村茶农刘金海穿梭在自家1公顷茶园里,忙着抢摘用于制作“翠片”和“毛峰”的嫩芽。他很有底气地说:“我们的茶不乱施肥,更不能用农药,非常干净!”

  响灰村民组组长刘金宇带记者走遍了村里茶园。与松林、桂树林和香樟林交错的茶园绵延似海。刘金宇说,全村民组170多户都种茶,村里还成立了茶叶合作社,统一购进生物肥料,免费提供生物农药。政府对茶产业的要求“一年比一年严格”,禁止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确保生产地地道道的有机茶。

  为了保证茶叶的有机品质,凤冈县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从田间到茶杯”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凤冈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安文友说,目前凤冈县人均拥有茶叶面积近0.07公顷,茶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质量安全是凤冈茶叶的生命。”茶园普遍建立了“猪-沼-茶-林”循环建园模式,沼液、沼渣和农家肥大量使用。茶园周边不允许建设工业厂房。在茶园里还大量设置太阳能灭蚊灯等来达到物理杀虫效果。政府还加大对茶农的技术培训力度,农牧、质监和工商等部门不间断检查监控,有多种手段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

  在永安镇田坝村茶场的一家茶叶生产企业,记者看到,加工车间和生活区分开建立,包装车间单独设立,企业虽不大,但已建立起标准化的生产程序。

  企业负责人陈龙是当地村民,流转土地建起10公顷基地茶园,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他说:“政府要求企业必须使用电、沼气等清洁能源,以免茶叶吸附上煤灰。用不锈钢的生产机器,茶叶包装物需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对干物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检测还设置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

  “这些苛刻的措施能保证茶青的质量,从而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正在忙碌的韦勇说。

  在凤冈茶区,坚持“有机生产”成为广大茶农的共识。刘金海说,由于对化肥和农药使用的严格限制,土壤肥力相对较弱,茶产量相对较低,但大家都看重长期效益。“产量少点没关系,只要能保证质量,茶产业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作者:王念 胡星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