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一直是袁隆平院士的心愿。农以种为先,为推动杂交稻种出口,完成院士心愿,湖南检验检疫局加大支持和帮扶力度,湖南杂交稻种源源不断地输往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10余个国家。2012年湖南杂交稻种共出口1448.1吨、货值658.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6%和67.7%,创历史新高。在湖南检验检疫局考察时,袁隆平院士给予高度评价:“检验检疫部门为推动杂交稻种走出国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杂交水稻的高产特性,使得粮食短缺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对其需求强烈,但因为植物种子涉及农业安全,很多国家既渴求杂交稻的优质和高产,也惧怕其携带的检疫风险,纷纷设置严格的门槛,如印度尼西亚就曾提出了多达百余种有害生物检疫要求。
设在湖南检验检疫局的国家杂交稻种检疫及除害处理重点实验室加强对各国规定的搜集,开展病虫害检测方法标准研究,积极探求水稻种子携带病害(毒)的除害处理技术。通过研究建立新方法,使水稻种子经过除害处理后仍能保持活性。在科学和事实面前,冷峻挑剔的国外技术官员信服了——“只要是湖南CIQ检验过的产品,我们完全认可。”2012年9月,经检验合格,湖南隆平高科有限公司一次性顺利向巴基斯坦出口400吨杂交稻种,这是湖南省对外最大规模的单批种出口。
除了直接出口,湖南检验检疫局还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农业投资,利用国外的优良资源,培育适合不同国家需要的稻种,扩大杂交水稻海外影响力和种植面积。湖南每年从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10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实验,又将多个品种在不同国家试种和示范,目前已经有10余个杂交水稻品种通过了不同国家的审定登记,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和进行商业化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2012年,湖南共向菲律宾出口杂交稻种145.1吨、货值68.2万美元,菲律宾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2万公顷。
“积极在发展中国家推广杂交水稻,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以此进一步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由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这一“杂交水稻外交”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近3年来,湖南检验检疫局共对9项、205.8吨杂交水稻对外援助项目进行了检验检疫,经检验合格的对外援助杂交稻种,未发生大的质量安全问题,得到受援国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在湖南检验检疫人的全力护航下,杂交水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湖南乃至我国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