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2013年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要点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13年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以民生计量、能源计量、安全计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能力提升为手段,以完善法制和规范管理为保障,创新计量监管模式,完善计量监管机制,提升计量监管水平,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服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围绕提高质量,夯实计量技术基础

  1.建立健全计量基标准体系

  应对国际单位制中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自然基准取代实物基准的重大变革,紧密跟踪国际计量科技最新进展,继续加强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积极开展急需的国家计量基标准研究;加大现有国家计量基标准研究改造力度,提高测量准确度、扩大测量范围。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计量基标准的管理,做好国家计量基准复核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完善计量基准的管理。继续开展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改制工作。

  2.建立健全量值传递溯源体系

  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量和重点对象的量值传递体系规划、研究与建设。加强部分重点领域量传溯源体系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结合各地发展特点,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力度以及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填补重点领域量传溯源体系空白,提升技术水平和能力,提高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

  3.加强标准物质体系建设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标准物质的需求,针对国家有证标准物质体系存在的缺项和不足,加快标准物质研制,提高标准物质质量和数量,满足节能环保、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需求,提升国家有证标准物质在重点领域的覆盖率。启动《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修订工作,组织研究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规范,按照行政许可要求,进一步完善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提升标准物质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4.加强计量标准考核管理

  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以及经济发展领域急需的计量标准建立、考核和管理研究。严格计量标准考评,夯实计量标准考核工作技术基础,做好计量标准命名规范宣贯和实施,分析解决较低准确度等级计量标准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第二批简化考评的计量标准目录,进一步完善次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考核组织方式。

  5.加强计量科技创新研究

  指导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结合实验基地或新院区建设,进一步探索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模式与运行机制,加强量子计量基准等基础前沿领域以及环境、能源、材料、生物、医疗、食品安全、航空航天、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急需的计量科学基础研究,加大应用型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力度。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与企业以及计量技术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研究建立计量科技创新联盟模式与运行机制。

  围绕保障安全,强化计量监督管理

  1.加强与安全相关计量器具制造许可监管

  加大对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相关领域计量器具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计量器具制造企业按照批准的型式和生产必备条件组织生产,采取企业自查和发证机关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证后监管力度,完善许可后续监管。利用制造计量器具许可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制造许可证发放行政许可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监管。

  2.集中开展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

  针对当前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不高、作弊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集中力量开展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研究制定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修订电子计价秤制造许可现场考核必备条件;组织开展电子计价秤型式批准、许可证发放环节集中整治;对电子计价秤生产企业集中地区开展重点区域专项整治,以区域监管带动全国治理,严厉打击利用电子计价秤进行计量作弊的违法行为。

  3.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用计量器具监督管理

  引导督促使用单位按照要求配备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建立和完善安全用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用强检计量器具依法处于受控状态。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用计量器具监督检查,加强对在用计量器具和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4.加强计量风险管理

  继续深入开展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涉及安全方面的7种计量器具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进一步加强加油机、衡器、出租车计价器、民用四表、医用计量器具等重点管理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研究,建立计量预警机制和风险分析机制,提高安全计量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计量风险大排查,全面查找计量业务工作中的风险,包括计量器具使用中的风险以及计量监管缺失风险、技术检测不规范等方面的风险等。

  5.加强军民融合,保障国防安全

  按照十八大精神和相关国家专项规划要求,会同军队有关部门共同推进计量领域军民融合,支撑我国国防建设,保障国防安全。

  围绕经济发展,加强计量技术服务

  1.建立健全产业计量服务体系

  结合国家现代产业发展战略,参照产业布局,整合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其他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动国家产业计量测试平台(中心)建设,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开发产业专用测量、测试装备,建立研究服务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技术和保证模式,通过平台及时高效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技术保障模式。

  2.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体系

  研究如何根据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有效整合并科学利用区域内计量资源,从而更加高效地服务区域内产业科学发展。结合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定位,加强相关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开展计量测试等服务活动,构建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现代计量测试技术水平。

  3.建立健全诚信计量体系

  继续在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行业、商店超市、医疗机构、配镜行业、道路交通、公用事业、中小学校、社区乡镇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十大领域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双十工程。用3年左右的时间再培育10万家具有行业示范作用的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为10万家中小学校和社区乡镇提供免费计量服务,带动各行各业以诚立业、取信于民,使人民群众从中得益受惠,提升社会诚信程度,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提高民生计量工作效果。继续在“十一”节前安排30个城市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国家计量监督专项抽查。

  4.建立健全能源计量服务体系

  加强与能源(资源)计量相关的计量基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监督,以服务城市能源管理为目的,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构建能源计量服务平台(中心),实现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监测等功能。通过能源计量服务平台(中心)建设,实时有效采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为政府掌握能源信息、制定节能政策服务;开展能源计量检测技术研究和交流,加快计量检测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能源节约提供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手段;开展计量检测、能效测试、能效比对、能平衡测试等节能服务活动,服务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增效。

  5.完善能源计量监管制度

  健全能源计量审查制度。依据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计量审查规范》,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制度,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数据管理以及能源计量工作人员配备和培训等能源计量工作情况开展审查。完善重点用能产品能效计量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制定相关产品能效计量检测技术规范,授权建立能效计量检测实验室,建立计量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开展重点用能产品能效计量监督检查。

  6.加强万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监管

  落实《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督促引导万家企业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不断实现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紧密围绕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宾馆饭店、商贸、学校等重点领域需求,采取能源计量审查、能效对标计量诊断、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计量服务走进万家中小企业等方式,帮助重点用能单位不断提升计量管理能力,挖掘节能降耗潜力。

   7.做好城市能源计量示范建设

  根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组织开展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阶段性验收,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和实施进度。全面部署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活动,印发《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活动指导意见》,明确活动原则、活动目标、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等。通过开展示范活动,夯实能源计量工作基础,搭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城市能源计量管理和检测平台。

  8.开展相关产品和领域的计量监督检查

  继续推进《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和相关计量检测规范的制修订;组织开展月饼等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过度包装行为,推进包装商品的节能减排。根据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专项监督检查暨打击能效虚标专项行动的通知”(国质检量联【2012】388号)要求,组织实施房间空气调节器、平板电视、家用电冰箱、电动洗衣机、家用热水器等高效节能产品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贵金属制品领域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情况监督检查,推进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围绕能力提升,加强计量自身建设

  1.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计量工作理论体系

  加强有中国特色计量工作体制机制研究;开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对计量的新需求研究、计量基标准覆盖率研究、计量风险预警和评估研究等,从理论基础和战略全局高度研究计量发展问题,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计量工作理论体系架构。

  2.建立健全计量行政法规体系

  继续以修订《计量法》为核心,配合我国计量工作发展现实需要,稳步推进计量行政法规体系建设,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草案、《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等的制修订工作。

  3.建立健全计量技术法规体系

  鼓励各计量技术委员会编制本专业技术法规体系表;制定国家计量技术法规任务完成情况季度检查制度,定期追踪计划完成情况;召开专题研讨会,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计量技术和测量方法的需求;研究新的检定/校准方法,修订相应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加强对地方、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备案工作监管,定期发布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备案公告;充分发挥全国计量器具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积极制定计量器具管理方面的国家标准。

  4.建立健全计量技术保障体系

  组织制定加强基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设发展指导意见,继续推进基层计量检定服务窗口建设,加快基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制检定需要的计量检定测试实验室,增强计量技术机构科技创新、量值传递及计量技术服务能力。积极参加计量基标准国际比对,争取作为主导实验室组织计量国际比对,保证我国量值与国际量值等效一致。积极参与国际同行评审,加速校准测量能力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计量领域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加快培育以技术、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竞争优势等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国内相关计量比对,保证全国量值准确可靠。

  5.加强计量技术机构监督管理

  组织制修订《计量授权管理办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办法》、《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管理办法》、《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研究建立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互审报告制度。开展2013年省级以下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授权到期复查换证工作。推动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型式评价试验过程规范化、网络化管理。

  6.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百人科技进修计划,帮助质检系统计量院(所)培养计量科技带头人。继续开展全国市级计量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基层计量人员监管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注册计量师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2013年注册计量师资格考试,出台注册计量师注册管理相关规定,指导各地推进注册计量师注册管理。加强对计量检定员、计量器具许可证考评员、计量标准考评员、计量技术机构考评员等计量技术人员的管理。加强计量技术委员会管理,针对新兴计量工作领域适时成立新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继续探索和有序推进部门成立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加强对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的培训,组织技术委员会专家开展全面性、前瞻性研究,引导技术委员会建设成开放型、技术型的专家队伍,组织技术法规起草人培训。

  7.加强计量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推动双边合作,继续加强与德国、荷兰、俄罗斯、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计量机构的合作。积极参加国际和区域计量组织活动。做好APLMF主席国和秘书处工作。开展亚太区域经济体计量国别政策研究和国际计量组织发展动态前瞻性研究。充分利用多边合作舞台和双边互认协议,推进国际互认互信。稳步推进海峡两岸计量合作。做好WTO/TBT通报咨询工作,进一步健全计量领域WTO/TBT通报咨询快速反应机制,提升计量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8.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2-2020年)》

  制定《计量发展规划(2012-2020年)》落实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规划有关要求;分解提出年度进展要求并落实到每年的计量工作计划中;结合规划要求,提出提升基层计量能力建设计划。

  9.加强计量宣传和文化建设

  组织开展“世界计量日”主题宣传活动,印制“世界计量日”主题宣传画,组织各地开展免费检测、现场咨询、走进实验室等宣传活动,增进社会各界对计量工作的了解和支持。进一步完善计量文化手册,适时补充、更新相关计量文化资料;加强计量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整理汇总各地计量文化建设成果;与有关高校和机构研究建立计量文化合作研究机制,提升计量文化研究学术水平。

  1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保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明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依纪依法严惩腐败;下大气力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事、节约办事,树立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转变作风的表率,争做树立良好形象的表率,共同努力打造廉洁、公正的计量队伍形象。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计量测控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