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汽车三包”立法听证会,将汽车三包拉入实质性解决阶段。搁浅了7年的汽车“三包”法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终于有望落实,现场15位消费者、汽车企业、经销商、协会等代表基本一致希望法案尽快推出,但不少细节仍需补充和完善。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目前汽车三包立法的条件和依据已基本具备,草案的制定基础也已成熟。“目前草案的主要内容规定已基本完整,接下来将着手完善具体实施细节和操作指南。”但法案并无时间表。
代表中近一半是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一共有17个人,其中消费者代表有8位,占到了参加听证会总人数的近一半。大部分消费者希望,三包规定中能对经济补偿规定进行细化,明明白白维权。
据了解,17名代表中还有五个来自汽车的制造商,分别是北京现代、丰田、长城、东风和大众的代表,另外有一家销售企业的代表,还有一家汽车维修企业的代表;协会方面有一名来自全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的代表,还有一名是来自汽车研究院的专家代表。消费者代表几乎是整个参加听众会人数一半。
质检总局法规司表示,这样的设置也是为了能够更加充分的听取来自相对更加弱势的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
呼吁细化经济赔偿规定
对于“汽车三包”政策能否顺利落实,网上调查显示,六成消费者认为关键在于“政策够硬,并且能建立起相应的惩罚制度”。
最新的“三包”征求意见稿,以2004年的征求意见稿为框架,进行了少量的修改。这次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哪些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退货、更换或修理,以及给予补偿的问题。
上海正义华夏律师事务所薛淦洪律师表示,为便于操作,汽车三包责任规定的细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便于具体执行。是否明确“三包”主体、标准给予量化、设立第三方鉴定机构三大方面,被业内认为是“三包”能否成功执行的关键所在。
共识:多方均赞同尽快推出三包法案
目前,国内列入“三包”范围的产品只有电脑、电视、空调等22种产品。其实早在2004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征集过对汽车“三包”规定的意见,但此后多方一直博弈不下。
虽然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投诉量却一直居高不下,中消协数据显示2012年三季度汽车行业投诉量同比上升14.7%。
消费者显然是最希望法案尽快出台的群体,降低维权难度。消费者代表刘放诉苦称,自己的丰田车买了半年不到车门就生锈,至今未获赔偿,他一位朋友退换遭拒,不得已将车开到安徽的厂商处才获得调换。“真是有什么你就受累什么。”
另外,由于三包法案的制定将对厂商以及经销商增加经营成本,因此此前法案一直未得以落实的原因被归结为厂商的反对。
不过,现场来自大众汽车、东风汽车、现代汽车、丰田汽车、长城汽车等5位企业代表对三包法案的态度均是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