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库容达14.05亿立方米的峡山水库,这里有享有“半岛绿肺”美誉的5万多亩生态湿地,这里有60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栖息地,这里还有畅销国内外的高质量有机蔬菜:长葱、牛蒡、胡萝卜、大姜……
2012年12月3日,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获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证书,成为山东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地区。在峡山区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过程中,山东潍坊检验检疫局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服务,靠前指导……
得天时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地处峡山湖周围,区域水质长年保持在国家饮用水Ⅲ类以上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38%,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个以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平均可达13.5g/kg……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潍坊峡山区的环境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针对峡山区区域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绿色生态优势突出、农业基础良好的特点,潍坊检验检疫局积极引导峡山区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高端可持续农业发展。在充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该局与峡山区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为契机,将建设生态农业品牌和高端产业发展理念融入总体发展布局,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有机农业示范区,变优质资源为产业优势,助推区域现代农业进步,以优质高效的有机农业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潍坊检验检疫局专门安排一名分管业务的领导担任示范区有机农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安排检验检疫专业人员靠前工作,及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指导该区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设立三级农业综合执法和监管网络,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和专门的农业生产投入管理制度。
2012年8月,国家认监委专家考核组对该区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进行了现场评审,一致认为峡山区自然条件优越,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检验检疫指导帮促到位,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对有机示范区创建工作给予积极评价。
重地利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就在峡山区的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之时,大家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硬件条件很优秀,可软件呢?峡山区没有完善的有机农业建设文件理论体系。面对困难,潍坊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不等不靠。
“请进来”。多方联系,请来了国家认监委相关负责人,请来了山东检验检疫局认证处的专家,带来了权威的指导意见,从更高的层次对峡山区有机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指导。
“钻学研”。潍坊检验检疫局局长张艺兵带领创建帮扶组一班人,学习研究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结合其数年来从事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一次次到峡山区现场办公。
“走出去”。潍坊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傅苏友带领峡山区工作人员北上北京延庆、西进陕西洋县、南下福建安溪,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终于“取得真经”,为峡山区有机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插上了翅膀。还记得那个夜晚,学习组一行风尘仆仆从福建归来,旅途的疲惫难掩峡山区农林局局长辛文东心中的喜悦:“多亏了检验检疫部门多方协调联系啊,这下总算是学到真东西了,靠我们自己,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这第一手资料。”
最终,潍坊检验检疫局帮助峡山区建立完善了有机农业生产综合管理体系,形成《峡山区有机农业生产和管理质量手册》,为峡山区的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
聚人和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一亩圆葱就让俺成了万元户,俺村的圆葱都成了‘金疙瘩’。”峡山区红庄子村79岁的村民翟王氏笑得合不拢嘴。
在潍坊检验检疫局的帮扶下,几年前还因滞销让广大村民愁眉不展的圆葱成了抢手货,每公斤最高价格达1.6元,按亩产8000公斤计算,亩收入1.28万元,蔬菜种植收益创历史最好记录。
目前,峡山区已初步形成了有机农业建设组织领导、诚信保障、执法监管、技术支撑、市场流通、品牌推介、政策保障七大体系;有机产业发展园区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销售“四化”模式。全区按照有机标准生产的农业基地面积已达17500亩,产量3.95万余吨,总产值6.5亿元,“仙峡湖”牌系列有机蔬菜为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指定蔬菜,产品成功进入北京、上海、济南等高端市场;辖区企业生产的有机肥已经获得有机认证,畅销日本、韩国。
与此同时,有机示范区创建带来的生态效益逐步显现:有机示范区建设带动峡山全区发展绿色蔬菜8万亩,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因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所产生的农业污染问题,水库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历年来最好水平,“生态秀水、宜人峡山”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