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食用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常人们称之为“菇”、“菌”、“蕈”、“蘑”、“耳”等。食用菌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丰富。此外,还有较多的核酸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亦较丰富,尤其含磷质较多,有利于人类各种生理机能的调节,是一种营养丰富并兼有食疗价值的食品。此外,银耳、木耳、猴头菌等还兼有多种特定的滋补作用和医疗用途。因此,食用菌在日常生活中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现代化食用菌的干制工艺由于生产设备价值较高,对生产加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较高,只有正规的品牌厂家才使用现代生产线。国内更多的是使用传统的食用菌干制工艺,但传统工艺干燥缓慢,易受气候条件限制,常会因阴雨季节无法晒干而腐败变质。同时,还容易受到灰尘、杂质、昆虫等污染,制成品质良好的产品较为困难。鉴于国内食用菌生产加工多为中小型企业,甚至许多为家庭作坊式加工点,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较低。

为促进整个行业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木耳、银耳等食用菌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6个省市26家企业的30种产品,合格21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0%。

抽查中发现食用菌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一是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不可燃气体,在通常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的上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短时间大剂量吸入会导致咽喉水肿或肿痛,严重时会导致视觉、味觉消退等危害。传统的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往往使用二氧化硫对其进行熏蒸,既可以降低虫害,也可以使产品本身外观更为美观;或者将产品浸泡在亚硫酸盐溶液中,以达到防腐、保鲜、增色的作用。由于二氧化硫残留物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国家标准对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作了严格限制。国家标准规定,食用菌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应小于等于0.05g/kg,而本次抽查中发现有1种产品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18g/kg,超过国家标准3倍多。造成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把关不严,生产加工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检验手段和措施。

二是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和山梨酸是食品加工中经常使用的防腐剂,但长期过多食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会导致肝功能损伤,解毒能力降低造成人体维生素缺乏等影响身体健康的危害,国家标准对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作了严格限定。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中规定,在保鲜食用菌中是不允使用苯甲酸和山梨酸等防腐剂的。但本次抽查中发现有3种保鲜食用菌中含有苯甲酸和山梨酸,其中有1种保鲜食用草菇中苯甲酸含量高达0.63g/kg。

三是部分黑木耳产品干湿比项目不合格。本次抽查中有6种黑木耳产品的干湿比低于国家标准中的最低要求,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黑木耳产品本身较为贵重,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黑木耳产品是一些企业将收购的优质产品与食用胶、色素等一起煮后烘干的做法,使耳片色泽更黑,质地更厚,同时增加了木耳本身的重量。干湿比是判定黑木耳干制品质量优劣,是否掺杂使假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黑木耳国家标准中规定,干湿比是指干木耳与浸泡吸水并滤去余水后的湿木耳重量之比,一级产品的干湿比在1:15以上,二级产品在1:14以上,三级产品在1:12以上。而抽查中发现有1种木耳产品干湿比仅为1:9,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

针对本次抽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责成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次抽查中产品质量安全不合格的企业依法严格处理,限期整改,严格复查,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再出厂。同时,对产品质量好的企业要进行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促进产品质量好的优秀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满意的优质产品。

食用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部分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产品名称

商标

规格

生产日期

1

青岛尼福食品有限公司

蘑茹(整粒)

海龙

425g/罐

2004-02-29

2

黑龙江珍珠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珍珠山黑木耳

珍珠山

250g/盒

2004-06-20

3

绥芬河市维多宝食品有限公司

东北黑木耳

维多宝

250g/盒

2004-06-01

4

延边光泽长白山特产品加工厂

黑木耳块

光泽

180g/盒

2004-04-18

注:排名不分先后。

部分质量较差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产品名称

商标

规格

生产日期

不合格项目

1

青岛市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佳世客东部购物中心

木耳

 

190g/袋

2004-06-20

水分,干湿比,食品标签

2

青岛海栈水产品有限公司

木耳

海栈

150g/袋

2004-05-18

干湿比

注:排名不分先后。



作者:rfm 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发布时间:2004年12月2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